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暖日和风并马蹄。畦秧陇麦绿新齐。
人家桑柘午阴迷。
山色解随春意远,残阳还傍远山低。
晚风归路杜鹃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开篇“暖日和风并马蹄”,通过对阳光、微风与行走马匹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初春时节自然界的温馨与活力。“畦秧陇麦绿新齐”则是农事景象,展示了田间作物的成长和丰收之象。接着“人家桑柘午阴迷”,通过桑树、柘树下人们休息的情形,传达出乡村生活的悠闲自在。
诗人的情感随着自然景色起伏,“山色解随春意远”表露了作者对春天美好情愫的深远之感。春光似乎融入山色,使得春意更加迷离而遥不可及。而“残阳还傍远山低”,则描绘出日落时分,余晖洒在远处山峦上的景象,给人以静谧与沉思的氛围。
最后,“晚风归路杜鹃啼”通过晚风中杜鹃鸟鸣叫声,营造了一种返乡途中的温馨感受。整首诗通过对春日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不详
原名备。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已是青春欲暮天。酒愁离恨不禁添。
尊前休说见郎难。
别后要知还有意,生前莫道便无缘。
雁来频寄小蛮笺。
歙浦钱塘一水通。闲云如幕碧重重。
吴山应在碧云东。
无力海棠风淡漾,困眠宫柳日葱茏。
眼前春色为谁浓。
寒日孤城特地红。瘦藤扶我上西风。
一川平远画图中。
江海一身真客燕,云天万里看归鸿。
吴山应在白云东。
此身已老。三径都荒长却扫。面目尘昏。
怕著朝章揖贵人。难瞒明眼。只有青山堪作伴。
触事心凉。无病何劳更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