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感事

乾坤忽震荡,土宇遂分裂。

杀气西北来,遗毒成僭窃。

议和其祸胎,割地亦覆辙。

傥从种将军,用武寨再劫。

不放匹马回,安得两宫说。

巍巍开国初,真宰创鸿业。

一统包八荒,受降临观阙。

并州稍稽命,骈头亟膏钺。

于今何势殊,天王狩明越。

诸镇本藩翰,楚破阖城血。

翠舆欲东巡,蹈海计愈切。

诏下散百司,恩许保妻妾。

瞻彼廉陛尊,孰与壮班列。

肉食知谋身,未省肯死节。

检校舆地图,宁复见施设。

三吴素轻浮,伤弓更心折。

四顾皆惊波,苍黄共呜咽。

维兹艰危秋,贫士转疏拙。

明年谷增贵,贤愚罔分别。

何处置我家,患在建午月。

故山盍早归,岂忧践霜雪。

作意海边来,初非事干谒。

责我卖屋金,流言尚为孽。

汪公德甚大,游说情激烈。

力救归装贫,一洗肝肺热。

如公趋急难,正似古豪侠。

行藏道甚明,亲养志先决。

去矣茅三间,无问衣百结。

他时期卜邻,此日尤惜别。

请以兄事公,尺书未宜缀。

形式: 古风

翻译

天地忽然动荡,国土因此分裂。
杀气从西北涌来,邪恶势力趁机崛起。
和平提议成为灾祸之源,割让土地重蹈覆辙。
如果效仿种将军,再次动用武力对抗。
绝不允许敌人带回一匹马,如何能救回两位皇室成员。
在国家初创时,真主开创了宏图伟业。
一统天下,接受天命在皇宫观览。
并州稍有延误,立刻遭受严厉惩罚。
如今形势大变,天子亲自征伐光明之地。
各镇本应守护边疆,楚地沦陷,满城血泊。
皇后欲向东巡,渡海的决心更坚。
皇帝下令宽恕百官,允许他们保全家人。
看那些高居庙堂的官员,谁能像勇士一样挺身而出。
权贵只考虑自身,不懂忠诚和牺牲。
检查地图,不再有施政的计划。
三吴地区一向轻浮,创伤更深,人心惶恐。
四周尽是惊涛骇浪,人们悲泣不止。
在这个艰难的秋天,贫困的人更加困苦。
明年谷物价格上涨,无论贤愚都将受到影响。
何处安置家国,忧虑在建午月来临。
还是早日回归故乡,何惧严冬风雪。
本无意来海边,非为求官。
指责我卖屋求生,流言蜚语仍在继续。
汪公德行高尚,游说他人情绪激昂。
他尽力帮助贫困者,洗尽心中的愤慨。
汪公如同古代豪杰,在危难中挺身而出。
他的行为和隐退之道都很明确,优先考虑亲人的养育。
离开这三间茅屋,不论衣衫褴褛。
期待未来能与您邻居,今日尤为不舍。
愿以兄弟之情待您,书信无需多言。

注释

土宇:国土。
僭窃:非法篡位。
议和:和平谈判。
覆辙:重蹈旧错。
种将军:未知具体人物,可能指代某位军事领袖。
廉陛:宫殿的台阶,比喻高位。
壮班列:英勇的队伍。
建午月:农历五月。
故山:故乡的山。
汪公:指代某位名叫汪的人物。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元干所作,名为《建炎感事》。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表达深沉历史感慨和个人遭遇之痛的作品。在这里,我们不重复整首诗,而是对其艺术风格、情感内涵以及历史背景进行鉴赏。

首先,诗人通过“乾坤忽震荡,土宇遂分裂”一句,描绘了北宋末年政局动荡、国势分裂的景象。这种宏大的叙述手法,为后文的深情表达奠定了基调。

接着,“杀气西北来,遗毒成僭窃”等句,则进一步披露了外患侵逼和内部动荡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诗人对国家的关切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傥从种将军,用武寨再劫”以下数句,描写了战争带来的灾难和个人的无奈。诗中的“不放匹马回,安得两宫说”,则反映出诗人对国事的关心,以及对王室遭遇的同情。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翠舆欲东巡,蹈海计愈切”等句,表达了对君主东巡的期待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同时,“瞻彼廉陛尊,孰与壮班列”一句,则表现出诗人对于士大夫阶层在动荡时期保持节操的赞赏。

最后,诗中的“何处置我家,患在建午月”以及“故山盍早归,岂忧践霜雪”等句,流露出诗人的个人遭遇和对故土的深情眷恋。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的悲凉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个人情感的深度,而且在艺术上也展现了高超的笔力和情感的丰富性。通过对时局的深刻把握和个人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与时代背景融为一体,创作出了一首具有强烈历史感和深沉艺术魅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信中居仁叔正皆有诗访梅于城西而独未暇载酒分付老拙其敢不承

关山往岁曾冰裂,跋马平坡千树雪。

疏枝冷蕊最撩人,雪后生香微带月。

醉中不数长短亭,狐裘拥鼻风前醒。

十年丧乱岂记忆,一见新诗心目惊。

平生公辈真豪友,意气相投共杯酒。

祇今流落天南端,怅望中原莫回首。

及身强健频看梅,此花到眼春光催。

玉人风味正清绝,但欠雪月相徘徊。

欲访城西寻醉语,竹篱茅舍知何许。

携壶藉草傥不嗔,便与此花长作主。

形式: 古风

拜颜鲁公像

吴兴祠堂祀百世,凛凛英姿有生意。

坐令异代乾没儿,莫敢徜徉来仰视。

唐家纲纪日陵迟,僭窃相连益昌炽。

我公人物第一流,皇天后土明忠义。

屹然砥柱立颓波,未觉羊肠隳坦履。

欲回希烈叛逆心,老夫但知朝觐礼。

年垂八十位太师,平生所欠惟死耳。

死重泰山古所难,杞鬼窃柄犹偷安。

安知我公本不死,汝曹有知当骨寒。

丰碑法书屋漏雨,政与丹青照千古。

天遣神物常守护,要使乱臣贼子惧。

形式: 古风

送江子我归严陵

久客惊秋晚,怀归更送君。

乱来俱避地,老去惜离群。

山阁杯浮菊,江城雁度云。

行行经钓濑,时事不须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送言上人往见径山老十四韵

忽辞鼓山行,便作径山去。

道人孤飞云,腰包咄嗟具。

两边兄弟间,杨岐一条路。

禅许众人参,院要大家住。

无是亦无非,何喜复何怒。

同粥鼓斋钟,等灯笼露柱。

佛眼接竹庵,云门透圆悟。

尔则有师承,心共成佛祖。

可笑世上儿,妄念分毁誉。

石火电光中,毕竟什么处。

所得能几多,造业不知数。

生死到头来,请问末后句。

穷汉未必穷,富汉岂真富。

入门相见时,此话莫错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