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其二)

秋风动梁溪,何日理归鞅。

放逐正拘囚,寤寐劳梦想。

新诗聊慰今,旧事那追往。

缅怀故山居,杞菊苗应长。

挂冠神武门,便欲学疏广。

躬耕南亩云,实报无卤莽。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首句“秋风动梁溪”,描绘了秋天的凉爽之风在梁溪河畔轻轻吹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何日理归鞅”一句,表达了诗人渴望早日结束官场束缚,回归自然生活的愿望。

“放逐正拘囚,寤寐劳梦想”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即使身在官场,心却早已向往田园生活,夜以继日地在梦中追寻那份宁静与自由。

“新诗聊慰今,旧事那追往”表明诗人通过创作诗歌来寄托当下的情感,同时对过去的美好时光充满怀念。诗歌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既是对过往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缅怀故山居,杞菊苗应长”一句,诗人遥想自己在故乡山居的生活情景,想象着山间生长的杞菊,寓意着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最后,“挂冠神武门,便欲学疏广”表达了诗人想要辞官归隐的决心,效仿汉代名臣疏广,过上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而“躬耕南亩云,实报无卤莽”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归隐后生活的具体设想——亲自耕种田地,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以此作为对过往官场生活的实际回应,避免再有草率鲁莽之举。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深切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其三)

落叶不可数,枝间绿将稀。

节物一如此,感叹何时归。

庭闱眇千里,箧藏老莱衣。

从兹就閒旷,勿使吾心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其四)

寂灭乃可乐,纷华何足娱。

百年会有尽,富贵同邱墟。

不如早抽身,卜此山林居。

手植松与桂,青青三万株。

幅巾坐其下,萧散谁如吾。

衣食粗饱暖,身在即有馀。

归依金仙氏,妙契端不虚。

借问名利者,还有此乐无。

形式: 古风

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其五)

膝横五弦琴,试鼓南风曲。

寄傲北窗下,便觉此生足。

开怀酒一壶,寓意棋一局。

既使风扫门,还将月为烛。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其六)

贫者无置锥,富者连阡陌。

嗟予亦何幸,伏腊粗能适。

但使岁事丰,便足给朝夕。

人生几何时,倏如驹过隙。

惟当适我心,安能供物役。

著书聊寄怀,底之或可绩。

吾身虽不遇,吾言期有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