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平韵(其二十六)

谁擅才人第一流,腰金骑鹤上扬州。

要知达变非胶瑟,便可通微入芥舟。

学奕未堪心有鹄,奏刀妙在目无牛。

元珠赤水茫茫里,象罔何尝著迹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此诗《杂诗平韵(其二十六)》由清代诗人章甫所作,通过诗句展现了一位才华横溢之士的形象,以及其对学问与人生深刻的理解。

首联“谁擅才人第一流,腰金骑鹤上扬州”,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位才华出众的人物,他不仅拥有非凡的才能,还能够如同仙人一般,腰佩金饰,骑着白鹤,前往扬州这样的繁华之地。这里运用了“腰金”和“骑鹤”两个典故,前者象征着财富与地位,后者则寓意着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颔联“要知达变非胶瑟,便可通微入芥舟”,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他认为,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不应固守一成不变的观念或方法,而应灵活应变,这样才能深入理解细微之处,甚至洞察到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背后的意义。这里的“达变”与“胶瑟”形成鲜明对比,“胶瑟”比喻僵化、死板,强调了适应变化的重要性。

颈联“学奕未堪心有鹄,奏刀妙在目无牛”,通过围棋和解牛的比喻,表达了对学习与实践的深刻见解。围棋“心有鹄”意味着心中有目标,但“学奕未堪”则表明尚未达到精通的地步;解牛“目无牛”则是说在技艺高超时,已经能将复杂的对象简化为简单的操作,达到了心手合一、游刃有余的境界。这两句诗暗示了追求卓越的过程,需要不断努力,同时保持谦逊和专注。

尾联“元珠赤水茫茫里,象罔何尝著迹求”,以“元珠”比喻珍贵的智慧或真理,将其置于“赤水茫茫”的广阔背景中,象征着知识的深邃与探索的艰难。而“象罔”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常用来形容虚幻或难以捉摸的事物。这一联表达了一种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即使在看似无迹可寻的领域,也应保持探索的热情和勇气。

综上所述,《杂诗平韵(其二十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才华、变化、学习、实践以及对真理追求的独到见解,既富有文学魅力,又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439)

章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平韵(其二十七)

容膝无妨抱膝吟,梦中踪迹亦升沉。

昨非自必从今是,枉尺何曾有直寻。

泣璞三来方悟璧,焦桐一爨便知琴。

风尘物色相逢处,难易全凭见浅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杂诗平韵(其二十八)

世味尝来半苦甘,浮生寄托海东南。

名花却被风霜萎,野草偏多雨露涵。

若悟充饥徒画饼,应知解醉早携柑。

小中见大虚中寔,万古乾坤一草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杂诗平韵(其二十九)

洪炉扇火势炎炎,大造芸芸日夜添。

若个点头来石化,阿谁笑口妙花拈。

叹蛇不及之推禄,匪蚓恶能仲子廉。

独有幽人清彻底,逢秋冷看水晶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杂诗平韵(其三十)

清高万古肃森严,学得高风了却凡。

笔不吐芒何作作,石能雄镇且岩岩。

临崖笑我勒瘏马,排浪看他张饱帆。

老大无能休卖拙,名言宝贵当经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