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松灵岩寺草堂之前旧有蟠松尤古

一亩清阴覆客衣,相逢疑是草堂时。

隐然错节盘根势,欠者昂霄耸壑姿。

天遣蛰龙凭石窟,人攀巢鹘俯霜枝。

百年培植今谁属,何待岁寒然后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一亩清阴覆客衣,相逢疑是草堂时。
隐蔽的树根交错,仿佛要直入云霄,如同草堂旧景重遇。
上天让沉睡的龙依靠石洞,人们攀爬如巢鹘般在霜枝间穿梭。
这百年栽培的树木如今属于谁,还需等到寒冬时节才知其价值。

注释

清阴:清凉的树荫。
覆:覆盖。
客衣:来访者的衣物。
草堂时:像在草堂那样的时光。
错节:树干上的结节。
盘根:深深扎根。
欠者:倾斜向上。
昂霄耸壑:直插云霄,耸立山谷。
蛰龙:冬眠的龙,比喻树木。
石窟:石头洞穴。
巢鹘:像鸟巢一样的树屋。
霜枝:覆盖着霜的树枝。
百年培植:长时间的培育。
今谁属:现在归谁所有。
岁寒:严冬。
然后知:才能真正了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景象,通过对蟠松和岩寺草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历史之沉淀的深切感悟。

“一亩清阴覆客衣,相逢疑是草堂时。” 这两句设定了全诗的意境,通过“一亩清阴”来形容那片树荫下所笼罩的空间,让人仿佛置身于古朴幽静的环境中。同时,“相逢疑是草堂时”则引起读者对过去某个特定时刻的联想,似乎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

“隐然错节盘根势,欠者昂霄耸壑姿。” 这里描绘了蟠松的形态和生长状态。“隐然”一词传达出一种含蓄之美,而“错节盘根”则展示了树木的古老与坚韧。接着,“欠者昂霄耸壑姿”则以动态的视角捕捉到了松树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展现出一种生命力的顽强。

“天遣蛰龙凭石窟,人攀巢鹘俯霜枝。” 这两句诗通过对蛰龙和巢鹘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这里的“天遣”暗示了一种自然界的安排,而“人攀”则表现出人类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探索。

“百年培植今谁属,何待岁寒然后知。” 最后两句诗带有深刻的哲思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提及“百年培植”,诗人强调了历史的沉积,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精湛的笔法和丰富的想象力,也传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于时间和历史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350)

叶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字:景文
  • 籍贯:吴江笠泽

相关古诗词

鲈脍

圉圉洞庭阴,西风苦不情。

堕罾云叶乱,落刃雪花明。

列俎移桃菊,香齑捣桂橙。

四腮传雅咏,巨口窃嘉名。

误上仙翁钓,羞陪虏使觥。

甘腴殊机肉,鲜脆厌侯鲭。

银鲫将同调,丝莼久共盟。

祗缘乡味重,自觉宦情轻。

风度偏宜酒,头颅尚可羹。

谪仙空汗漫,何处脍长鲸。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一万宗推篷图

载月船空漾寒绿,掀篷半卧听渔曲。

谁家留连万玉妃,羞露腰肢和面目。

有缘窃见驼酥胸,灵坚习习生香风。

剡溪藤下路如掌,忆在西湖烟雨中。

迦叶相迎开笑口,汤休谢昼几搔首。

世间不尽有馀机,除却逃禅人解不。

形式: 古风

小垂虹桥

冯夷掣开潜蛟锁,御云飞过松江左。

悬腰展鬣眠东湖,生绡描作垂虹图。

隐君骑背占空阔,百尺阑干景轩豁。

有亭翼然芙蕖开,风朝月夕尤佳哉。

柳边何曾官船来,回视驿桥多尘埃。

形式: 古风

山行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