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淡泊与宁静之美。诗人通过“人生短梦里,只合老禅关”这两句,表达了对短暂人生和深邃禅理的深刻思考,暗示了追求精神境界高于物质生活的哲理。接下来,“汲水同云出,携蔬共鹿还”描绘了隐士日常生活的自然和谐,与世无争的场景,水、云、蔬、鹿,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
“留灯夜读易,推户晓看山”则展现了隐士夜晚读书、清晨观山的生活习惯,既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也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最后,“尽日无人到,闲吟竹屿间”则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描绘了隐士在竹屿间独自吟诗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其远离尘嚣、心灵自由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哲学,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