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泗州旧城

泗淮合处流汤汤,作此巨浸如天长。

长天垂幕滉欲动,区区城郭何能当。

城雉□牙出波尺,高谷深陵感畴昔。

十万楼台罔象居,千年生聚蛟鼍宅。

号声未绝波压头,人身鱼首随波流。

当冲水伯择人啖,馀者到海流方休。

可怜生气今未息,水上绿烟时荡浮。

有山滨湖州已徙,草草依山作廛市。

我来正值春水生,下者依然在中沚。

屋角帆开几尺风,墙头钓下三竿水。

若遇海上王方平,即此又是蓬莱清。

嗟嗟横目一何惨,令人慷慨思平成。

我念徐扬一隅屯,下流稍富鱼盐利。

防河堰筑连云高,此间讵免回澜沸。

伊谁绘此生灵愁,独立苍茫一垂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泗州旧城的壮丽与沧桑,以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雄伟与悲凉。诗人以“泗淮合处流汤汤”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泗淮交汇处水流浩荡的景象,随后点明此处如同天长地久的巨浸。接着,诗人通过“长天垂幕滉欲动”等句,展现了天空与水面的动态之美,同时也暗示了自然力量的强大。

“城雉□牙出波尺,高谷深陵感畴昔”两句,将城墙与山陵的雄伟与历史的厚重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变迁。接下来,“十万楼台罔象居,千年生聚蛟鼍宅”则进一步渲染了泗州旧城的繁华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

然而,好景不长,“号声未绝波压头,人身鱼首随波流”描绘了洪水来袭的恐怖场景,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仿佛置身于鱼首之中。诗人通过这一段描述,表达了对灾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生命的敬畏。

“可怜生气今未息,水上绿烟时荡浮”则展示了洪水退去后,泗州旧城虽遭受重创,但生命力仍在顽强地复苏。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生命韧性的赞美。

最后,“有山滨湖州已徙,草草依山作廛市”描绘了泗州旧城周边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在困境中的生存状态。诗人通过“我来正值春水生,下者依然在中沚”等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屋角帆开几尺风,墙头钓下三竿水”则描绘了泗州旧城居民在困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智慧与乐观。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人性光辉的颂扬。

“若遇海上王方平,即此又是蓬莱清”一句,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然而,“嗟嗟横目一何惨,令人慷慨思平成”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与诗人内心的感慨,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我念徐扬一隅屯,下流稍富鱼盐利。防河堰筑连云高,此间讵免回澜沸”则反映了诗人对当地社会经济状况的关注,以及对防洪措施的思考。最后,“伊谁绘此生灵愁,独立苍茫一垂涕”表达了诗人面对人间苦难时的悲悯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泗州旧城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复杂关系,以及在灾难面前的人性光辉与对和平的渴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登泗上楼

竟夜轰涛似鼓鼙,登楼水势与云齐。

百灵自掣龟山缫,万怪须然牛渚犀。

对此茫茫空禹迹,笑人寂寂有隋堤。

故乡东望扬州近,说到风波梦已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泗州喜洪大从姑孰来

眙山枕洪泽,淮流势瀇滉。

压山十万户,枕席波声上。

水气裹爨烟,居民杂象罔。

推窗纳扬徐,披图验坟壤。

诡秘信莫穷,临览斯云广。

俯仰云涛间,太息成孤赏。

所思苦未遂,所苦忽复申。

轻装犯腥雨,长揖来故人。

故人青霞侣,嗜好昔所亲。

岩中易成别,游驾每同骋。

去岁江淮间,辗转如浮梗。

看山尽黟鄣,论水达汝颍。

各吐胸中奇,分扬出才境。

酣采君怒张,清气余薄领。

相乐傲行路,依依似形影。

濠州仲冬雪,置酒行别君。

参差归雁行,前后依斜曛。

梅开故园早,时复问酒樽。

相顾忽不乐,前路云将分。

余攀小山桂,尔访天门云。

从兹一失去,方嗟别离始。

何意马牛风,忽会东西水。

前日得君书,知君隔江住。

对酒歌青山,当筵舞白纻。

旧日同欢场,怜君独行处。

来时江北道,应落千棠梨。

春水久漶漫,将毋顿涂泥。

高骢为君秣,斗酒为君携。

洒扫湖上阁,放尔为雄词。

百怪待弹压,首者无支祈。

形式: 古风

偕稚存望洪泽湖有感

涛声入耳心所向,与君同家楚江上。

比年渴走尘埃间,见此洪流亦神王。

湖宽一面青嶂开,立久万仞高寒来。

水风吹衣日落去,石气荡魄云飘回。

远天黯惨湖变色,雁飞不度鸣何哀。

沈沦九鼎自太古,苍茫那见蠙珠吐。

浪静似响鲛人机,风便欲递冯夷鼓。

此时倒影动楼阁,咫尺已畏风雷作。

前驱青兕淮神过,长波砯岩大鱼跃。

得观如此将毋归,回头半湖森雨脚。

大陆浮沈且未休,吾侪身世将安托。

歌声如哭何处歌,沿山半州纯浸波。

庚辰奚仲不在世,呜呼奈汝歌者何。

形式: 古风

晓过滁州

四山过一雨,城门开绿阴。

角声起木杪,一散呕哑禽。

抱城水瀰瀰,过客驱车临。

犬吠不出郭,人烟多在林。

依依识熟路,了了悦方音。

客冬记经此,归路方骎骎。

雨雪迫徂态,所历无幽寻。

兹来春夏交,烟景何沈沈。

层楼隐叠巘,长云蔽遥岑。

最高知琅琊,翠色披满襟。

侧闻酿泉水,云可醒人心。

行伴苦相趣,凝望愁淫淫。

两度不一访,有愧兹邦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