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生刍一束

孙弘期射策,长倩赠生刍。

至洁心将比,忘忧道不孤。

芝兰方入室,萧艾莫同途。

馥馥香犹在,青青色更殊。

芳宁九春歇,薰岂十年无。

葑菲如堪采,山苗自可逾。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翻译

孙弘期待通过科举考试,长倩赠送他新鲜的草料。
他的纯洁心灵如同芝兰,追求忘忧之道并不孤单。
如同兰花进入室内,杂草不应与之同行。
芬芳的气息依然留存,青翠的颜色更加鲜明。
虽然春天的芬芳可能消散,但香气不会十年没有。
如果葑菲可以被采摘,山间的野草也能超越常规。

注释

孙弘期:人名,可能指代某位期待科举考试的人。
射策: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形式。
长倩:可能是赠予者的名字。
生刍:新鲜的草料,象征简朴或鼓励。
至洁:极高的纯洁度。
比:比拟,比喻。
忘忧:忘却忧虑,指超脱的心境。
道不孤:道路并非孤独,暗示有志同道合之人。
芝兰:比喻高洁的人品或事物。
萧艾:比喻低劣或不受欢迎的事物。
同途:同行,比喻共处。
馥馥:形容香气浓郁。
青青:形容颜色翠绿。
殊:不同,显著。
芳宁:芳香的宁静。
歇:消散。
薰:香气。
葑菲:杂草,比喻微贱或被忽视的事物。
山苗:山间的野草,象征未经雕琢的自然。
逾:超过,超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物象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生命和希望的情感寄托。诗中“孙弘期射策,长倩赠生刍”两句,既展示了友情的交流,也表明了这束新鲜的草或植物是朋友之间情谊的象征。“至洁心将比,忘忧道不孤”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这束生刍让他感到精神上的洁净和忘却烦恼,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独享自然之美的心境。

“芝兰方入室,萧艾莫同途”描绘了高贵的芝兰与普通的萧艾并存的情景,但它们各自不同,不可相混。这既是对植物界生态多样性的赞美,也隐喻着人间的品格高下和个性差异。“馥馥香犹在,青青色更殊”则是诗人对这束草带来持续的清新气息和持久的绿意盎然的赞叹。

“芳宁九春歇,薰岂十年无”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份生机和美好能够长存,不仅在一个时节或一段时间内,而且能够跨越多个春秋。最后,“葑菲如堪采,山苗自可逾”则是对草木成长环境的描绘,以及诗人对于自然界生生不息、物竞天择哲理的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束生刍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力的珍视,对美好事物持久性的期盼,以及对自然界无尽变化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

郑孺华(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经慈涧题

岸与恩同广,波将慈共深。

涓涓劳日夜,长似下流心。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失白鹰

白锦文章乱,丹霄羽翮齐。

云中呼暂下,雪里放还迷。

梁苑惊池鹜,陈仓拂野鸡。

不知寥廓外,何处独依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赠巩畴

密雪松桂寒,书窗导馀清。

风撼冰玉碎,阶前琴磬声。

榻静几砚洁,帙散缣缃明。

高论展僧肇,精言资巩生。

立意加玄虚,析理分纵横。

万化悉在我,一物安能惊。

江海何所动,丘山常自平。

迟速不相阂,后先徒起争。

镜照分妍丑,秤称分重轻。

颜容宁入鉴,铢两岂关衡。

蕴微道超忽,剖镫音泠泠。

纸上掣牢键,舌端摇利兵。

圆澈保直性,客尘排妄情。

有住即非住,无行即是行。

疏越舍朱弦,哇淫鄙秦筝。

淡薄贵无味,羊斟惭大羹。

洪远包乾坤,幽窅潜沈冥。

罔烦跬步举,顿达万里程。

庐远尚莫晓,隐留曾误听。

直须持妙说,共诣毗耶城。

形式: 古风

项斯逢水部,谁道不关情。

形式: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