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宗臣所作的《哭梁公实十首》中的第五首,通过哀悼逝者,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苍梧一洒泪”、“赤石万峰愁”,形象地描绘了哀伤之情,同时也寓含着对逝者才华与名声未能得到充分展现的惋惜。
首句“汝去亦何速,人生良已浮。”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逝者的突然离世感到不解和惊讶,同时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接着,“苍梧一洒泪,赤石万峰愁。”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将个人的情感放大到更广阔的天地之中,使得哀思更加深沉和广泛。这里的“苍梧”和“赤石”既是具体的地理名词,也象征着哀痛的情绪在天地间弥漫。
“才或云霞妒,名非剑佩收。”这两句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逝者生前的才华与名声。诗人认为,逝者或许是因为才华出众而遭人嫉妒,或是因为名声未及完全被世人所认可,便匆匆离去。这种观点既是对逝者命运的一种同情,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
最后,“知无封禅草,汉使不须求。”这里引用了古代帝王封禅的典故,封禅是一种祭祀天地的仪式,通常用来表彰帝王的功绩。诗人说即使逝者没有留下足以封禅的功业,也不必为此而寻求什么,言外之意是逝者的价值和贡献已经体现在其生前的生活和影响上,无需再通过外在的荣誉来证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离世的哀悼,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才华与名声的关系以及社会对个体价值的认可等问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