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小憩

趋寺松杉夹径栽,解鞍流憩得莓苔。

尘昏金篆牌犹挂,灯暗纱笼殿不开。

老鹤就凉临古井,幽禽寻食下生台。

诗成漫记檐间柱,去矣何时复此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沿着寺庙道路两旁种着松杉,我解下马鞍在此小憩,欣赏着莓苔覆盖的地面。
金色的铭文牌还挂在那儿,尽管庙宇内灯光昏暗,纱罩下的殿堂并未开启。
一只老鹤来到清凉的古井边,幽静的鸟儿寻找食物落在生台之上。
写完诗后随意记在屋檐下的柱子上,离去之后何时能再回来呢?

注释

趋寺:走向寺庙。
松杉:松树和杉树。
解鞍:卸下马鞍。
莓苔:青苔。
金篆牌:刻有金色铭文的牌子。
灯暗:灯光昏暗。
纱笼:纱罩。
殿不开:殿堂未开放。
老鹤:老鹤。
古井:古老的水井。
幽禽:幽静的鸟儿。
生台:供鸟儿栖息的平台。
诗成:诗作完成。
檐间柱:屋檐下的柱子。
去矣:离开。
何时:何时。
复此来:再次来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山寺中小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建筑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中的“趋寺松杉夹径栽”、“老鹤就凉临古井”等句子,不仅刻画出山寺的幽深氛围,更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

诗人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如“尘昏金篆牌犹挂,灯暗纱笼殿不开”,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同时,“解鞍流憩得莓苔”、“幽禽寻食下生台”等意象,则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与融入。

最后,诗人在“诗成漫记檐间柱,去矣何时复此来”中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情怀,以及对未来的淡然期待。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山茶花

翠翼高攒叶,朱缨澹拂花。

来从山堑侧,开称画檐牙。

影薄谁停绣,香清似煮茶。

几多轻敛态,月动夹窗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山堂晚兴

小堂清占景无哗,不向阶前种俗花。

过雨家茶脱黄玉,近霜天竹缀丹沙。

静眠宁羡蚁来梦,孤坐屡谙蜂报衙。

万事一身安分定,关河休用发长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书东迁褚氏壁

风晴舒望绿吹林,舣棹蒿田曲径深。

淳朴山川追古俗,萧閒林谷许幽寻。

籯金不必多留子,种德先须善用心。

动我耕耘平日兴,浊醪归缓肯辞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书事

剩喜居园野趣成,今春添得四桥横。

猿猴渐解擎书策,鹦鹉新能唤佛名。

酒旆静垂墙杏雨,茶铛閒试砌莎晴。

连年固自穷幽讨,新试频伽一两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