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弥宁的作品,通过对江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不舍。全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开篇“鹓甃霜明欺晓色,一笑巡檐梅摘索”两句,以清新的视角捕捉初春江边的景致。霜冻的早晨,被阳光一照,显得格外明媚,而诗人的一笑,更添了一份温暖与生动。在这个季节里,梅花已经开放,所以“巡檐梅摘索”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
接着,“犯寒小队出郊坰,攀折南枝饯行客”两句,描绘了一幅春日行者在寒冷中采梅的情景。这里的小队可能指的是一群文人墨客,他们冒着寒气去郊外的坵地(土丘)上,不畏风霜,攀折南枝,这里的“南枝”代指梅花,是因为梅花多生于南方。
“此客端的梅样清,秋水为神月为魄”两句,将采来的梅花比作行人之清高脱俗。诗中的“此客”指的是那位行者,而“梅样清”则是对他的品格的赞美。“秋水为神月为魄”则是在用自然景象来形容这份清高,仿佛秋水和明月都化作了超凡脱俗的精神和灵魂。
“瑶葩粲日耿林园,玉树凌空挺标格”两句,以瑶草(一种香草)和玉树比喻梅花的清雅脱俗。这里的“瑶葩”、“玉树”都是美好的形容词,而“凌空”则形象地表现了梅花高洁不染尘俗。
“悬知仙种出闽峤,分得幽姿来楚泽”两句,进一步强化了对梅的赞美。诗人认为这梅花如同仙种,从福建(古称闽)这样的山谷中传承而来,并且它那独特的风姿,也影响到了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
“蘼芜蘅芷逊孤芳,万绿千红俱避席”两句,则在强调梅花的独立和清高。即使是在繁华如织的春色中,它也不与众花争艳,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姿。
“共惟别驾东閤郎,战退膏粱凛冰檗”两句,用了历史上的故事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不舍。这里的“别驾”、“东閤郎”都是古代官职的名称,而“战退膏粱”则是形容战争后的荒凉景象,通过这种手法,诗人抒写了分别时的情感。
“流传好语到前村,是谁不道君清白”两句,以质疑的口气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肯定。这里的“流传好语”可能是指朋友之间的约定或承诺,而“是谁不道君清白”则是在询问,难道有人不认为你清白无瑕吗?
“手调金鼎升庙廊,稳继大门名烜赫”两句,则描写了一个宏伟壮观的场景。这里的“金鼎”、“庙廊”都是古代宗教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稳继大门名烜赫”则是在形容一种持续流传的荣耀。
“朅来得此岁寒友,气味深长殊莫逆”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久别重逢朋友之感慨。这里的“朅来”是指时间的流逝,而“得此岁寒友”则是在形容这份友情虽然在岁月中变得更加珍贵和难能可贵。
“相期嚼蕊吐瑰词,更拟浮香醉琼液”两句,则是在表达对未来重聚的期待。这里的“嚼蕊吐瑰词”形容美好的诗句,而“更拟浮香醉琼液”则是在幻想着未来的美好时光。
“天飙吹起朝玉皇,香案前头颜咫尺”两句,以天上的神灵和香案来比喻友人的高洁与美好。这里的“朝玉皇”可能是指仙界中的玉皇大帝,而“香案前头颜咫尺”则是在形容一种庄严而又亲切的情景。
“回班烂熳赏西湖,不妨频著孤山屐”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和友情的珍视。这里的“回班”可能是指某种仪式或聚会,而“烂熳”则是在形容景色之美,而“不妨频著孤山屐”则是在表达对西湖、孤山等自然风光的喜爱。
“明朝风月半凄凉,老我沧浪尚萍迹”两句,则是在感慨岁月流逝和个人年华渐老。这里的“明朝风月”可能是指某个清晨的景色,而“半凄凉”则是在形容一种淡淡的忧伤。
“满城稚耋重相思,江路攀辕累千百”两句,则在表达对故人故土的情感。这里的“满城稚耋”可能是指诗人的家乡,而“江路攀辕累千百”则是在形容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最后,“归骢蹋雪度关山,有句先春寄来驿”两句,表达了诗人归去时的心情和对朋友的情谊。这里的“归骢蹋雪度关山”是在形容归途中的艰难,而“有句先春寄来驿”则是在表达即使分别,也会将友情之意通过信件等方式传递。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江梅为题材,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写,展现了诗人在春日对朋友的思念与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