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其四)大醉归自葛溪亭归,窗间有题字令戒饮者,醉中戏作

昨夜山公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

试与扶头浑未醒。休问。梦魂犹在葛家溪。

千古醉乡来往路。知处。温柔东畔白云西。

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鉴赏

这首宋词是辛弃疾的《定风波·其四》,描绘了词人酒后归来的情景。首句“昨夜山公倒载归”,以“山公”典故,自比饮酒过量,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词人醉态。次句“儿童应笑醉如泥”,通过儿童的笑声,侧面反映出词人的醉态之深,引人发笑。

“试与扶头浑未醒”进一步描述词人醉得连站立都困难,需要人扶持。“休问。梦魂犹在葛家溪”,表达了词人即使醉眠,梦中仍留恋于葛溪亭的醉乡,流露出对饮酒生活的深深眷恋。

下片转而抒发对醉乡的认识,“千古醉乡来往路,知处。温柔东畔白云西”,将醉乡比喻为永恒不变的路径,暗示饮酒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词人心中的向往。最后,“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词人醉醒后,看到窗上的题字,想起刘伶的故事,意识到贤妻的存在,暗示自己虽醉,但心中仍有理智和对家庭的责任。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醉酒为媒介,展现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醉乡的向往,又有对家庭的挂念,体现了辛弃疾豪放词风中细腻的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定风波.暮春漫兴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念奴娇(其四)赠妓善作墨梅

江南尽处,堕玉京仙子,绝尘英秀。

彩笔风流,偏解写、姑射冰姿清瘦。

笑杀春工,细窥天巧,妙绝应难有。

丹青图画,一时都愧凡陋。

还似篱落孤山,嫩寒清晓,祗欠香沾袖。

淡伫轻盈,谁付与、弄粉调朱纤手。

疑是花神,朅来人世,占得佳名久。

松篁佳韵,倩君添做三友。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三)余既为傅岩叟两梅赋词,傅君用席上有请云:家有四古梅,今百年矣,未有以品题,乞援香月堂例。欣然许之,且用前遍体制戏赋

是谁调护,岁寒枝、都把苍苔封了。

茅舍疏篱江上路,清夜月高山小。

摸索应知,曹刘沈谢,何况霜天晓。

芬芳一世,料君长被花恼。

惆怅立马行人,一枝最爱,竹外横斜好。

我向东邻曾醉里,唤起诗家二老。

拄杖而今,婆娑雪里,又识商山皓。

请君置酒,看渠与我倾倒。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二)和赵录国与韵

为沽美酒,过溪来、谁道幽人难致。

更觉元龙楼百尺,湖海平生豪气。

自叹年来,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

东风归路,一川松竹如醉。

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

记取江头三月暮,风雨不为春计。

万斛愁来,金貂头上,不抵银瓶贵。

无多笑我,此篇聊当宾戏。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