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睡

频搔白首强忧煎,细雨青灯思欲颠。

南北东西三万里,古今上下几千年。

只因知事翻成恼,未到放心那得眠。

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频繁地挠头忍受着忧虑的煎熬,细雨中青灯下思绪纷飞几乎疯狂。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跨越三万里的距离,上下千年的历史长河。
只因为深知世事反而成了烦恼,还未达到心安怎能安然入眠。
眼前没有文化,如同马前卒一般,隔壁床铺的人鼾声大作,他却心满意足。

注释

频搔:频繁地挠。
白首:白发。
强忧煎:强忍忧虑。
细雨:小雨。
青灯:油灯。
思欲颠:思绪纷乱。
南北东西:指地域广阔。
三万里:形容极远的距离。
古今上下:指时间跨度长。
几千年:数千年的时间。
知事:知晓世事。
翻成恼:反而成为烦恼。
放心:心安。
那得眠:怎能安心入睡。
眼不识丁:目不识字。
马前卒:比喻地位低微的人。
隔床:隔壁床铺。
鼾鼻:打鼾。
陶然:满足、愉快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饱经忧患的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无法入眠时的内心独白。诗中充满了对历史长河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感慨,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挣扎。

"频搔白首强忧煎"描绘出诗人因担忧而频繁地撩动自己早已斑白的头发,内心的焦虑如同煎熬一般。"细雨青灯思欲颠"则是环境的渲染,更增添了夜晚的寂寞和思绪万千。

"南北东西三万里"与"古今上下几千年"展现了诗人对时空的深刻体验,感慨于历史的浩瀚与个人命运的渺小。这两句通过空间和时间的宏大描写,表达了诗人超越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然而,尽管面对如此广阔的世界和悠久的岁月,诗人却无法释然,因为"只因知事翻成恼"。这里的“知事”指的是诗人对于世事的理解和洞察,而这种理解并没有给他带来超脱,而是让他的忧虑更加深重。

最后两句"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则表达了诗人的无力感。即便是在夜晚,耳边传来的鼾声也无法让他入睡,他对于身边的这些琐事已经麻木,不再去分辨和关注,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对现实的绝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寂静环境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无奈,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悲哀和个人命运的艰辛。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不睡

终夕起推枕,五更闻打钟。

精神入朱鸟,形影落卢龙。

弭节蓬莱岛,扬旗太华峰。

奔驰竟何事,回首谢乔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中原

中原方万里,明日是重阳。

桑枣人家近,蓬蒿客路长。

引弓虚射雁,失马为寻羊。

见说今年旱,青青麦又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为或人赋

悠悠成败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终。

金马胜游成旧雨,铜驼遗恨付西风。

黑头尔自誇江总,冷齿人能说褚公。

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江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予题郁孤泉管五湖翁姚濂为之和翁官满归里因韵贽别并谢前辱

巢龟君往好,涌翠我来迟。

夜雨呼三韭,春风试一旗。

飞花行客梦,芳草故人思。

何日五湖上,同看浴海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