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病作

跰?柳肘尽欣然,深隐乌皮也自便。

金冶由他不由我,狼胡是病亦是天。

身先辞宦犹中热,衣未经秋已着绵。

炎凉反复须臾事,一疾番令悟世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疟病作》是明代文学家唐顺之所作,通过诗人对疟疾发作时身体与心灵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首联“跰?柳肘尽欣然,深隐乌皮也自便”,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疟疾发作时的不适感,仿佛连柳树的枝条都变得令人不悦,而深藏于乌皮中的自己也感到自在。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柳树与个人的情感状态相联系,形象地表达了疟疾带来的痛苦与不适。

颔联“金冶由他不由我,狼胡是病亦是天”,进一步揭示了疾病与命运的关系。金冶象征着个人的努力与掌控,但面对疾病,个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只能听天由命。狼胡,这里可能借指疾病的征兆或症状,强调了疾病的发生并非个人所能控制,而是命运的一部分。

颈联“身先辞宦犹中热,衣未经秋已着绵”,描述了疟疾发作时身体的反应。即使在辞官归隐后,身体仍然发热不退;衣服还未等到秋天就穿上了棉衣,形象地表现了疟疾的持续性和剧烈性。

尾联“炎凉反复须臾事,一疾番令悟世缘”总结了全诗的主题。炎凉的气候变化代表了人生的起伏变化,而疟疾的发作则如同人生中的一个瞬间,让人深刻体会到世事无常。这一疾痛的经历,让诗人领悟到生命中的种种缘分与因果,以及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

整首诗通过对疟疾发作的直接描写,不仅展现了疾病的痛苦,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命运的不可控以及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唐顺之以其独特的文笔,将个人体验与哲学思考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小集为人所刻

文学从来本不长,隐居辞说半猖狂。

徒令后世能疑孟,秪觉前身似姓庄。

玄白何分终覆瓿,谷臧奚事总亡羊。

从今巳息掞天口,只着农桑一两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灵芝寺同童元功宴坐

湖上高楼纵远心,复沿湖岸过东林。

身闲似带烟霞气,地冷兼无钟磬音。

衣里宝珠应自信,苑中灵草试相寻。

坐来忽散千峰雪,对尔无言意转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登屠翰林仍台作二首(其一)

太史仙台多胜槩,正临携李古城东。

五色云生知海近,四围山远觉天空。

闲居作赋青春后,几岁鸣弦明月中。

不是掖垣同宦侣,闭关那许得相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登屠翰林仍台作二首(其二)

一上高台兴不孤,望中总总入虚无。

烟霏春变阴晴气,草树天输海岳图。

对酒笑将花是伴,销忧谁问土非吾。

知君苦厌卧此地,能令肺病苏时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