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访亲友道间作

长途冲暑马频催,尽胜撑舟雪夜回。

村径曲通鹦鹉望,县山遥指凤凰台。

花残官路红飞片,树拥邮亭翠作堆。

云母石边行缓辔,细看琼屑点苍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黎伯元的《增城访亲友道间作》描绘了诗人前往增城探访亲友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情感寄托。

首联“长途冲暑马频催,尽胜撑舟雪夜回”,开篇即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展现旅途的艰辛与内心的愉悦。夏日炎炎,长途跋涉,马匹不时催促,这看似艰难的行程,却比之在寒冷冬夜中撑舟更为令人向往。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坚韧,也暗含了对归家或探亲的急切期待与温暖感受。

颔联“村径曲通鹦鹉望,县山遥指凤凰台”进一步展开画面,将视线从马背上拉至远方。曲折蜿蜒的乡村小径仿佛引领着诗人的心灵,向那遥远的凤凰台指引方向。鹦鹉望,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颈联“花残官路红飞片,树拥邮亭翠作堆”则将视角转向沿途的景色。尽管花朵已凋零,但红色花瓣随风飘落,依然展现出生命的热烈与不屈。树木环绕的邮亭,绿意盎然,如同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处避风港,为旅人提供了一丝慰藉与宁静。

尾联“云母石边行缓辔,细看琼屑点苍苔”收束全诗,诗人放慢脚步,驻足于一块云母石旁,细细观察着石上点缀的如雪花般的琼屑,落在苍苔之上,美不胜收。这一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琐碎之美的珍视与欣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情描绘和内心情感的微妙流露,既有对旅途艰辛的坦然接受,也有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渴望与赞美,是一幅充满诗意的旅途画卷。

收录诗词(34)

黎伯元(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末年由岁贡历官连山教谕及德庆、惠阳教授,所至学者尊之,文风以振。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九作黎伯原,附于其子黎光传中。著有《渔唱稿》,已佚

  • 字:景初
  • 号:渔唱
  • 籍贯:东莞

相关古诗词

石井庵访伍智卿

金紫山前访隐君,抗尘踪迹畏移文。

松杉响振半天浪,猿鹤幽栖一坞云。

岚翠拥庐苍壁立,源泉出涧细流分。

劫灰不到盘中土,准拟移家避世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邓氏园亭

处士庐幽信步寻,修篁乔木接繁阴。

一弓村径藏閒地,九夏秋声入茂林。

树外近山随坞合,花开细水到池深。

人生早作丘园计,回首辋川成古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寄区鲁卿聘士

雁书夕至慰孤吟,蝶梦宵驰折寸心。

老蜃嘘楼波浪阔,白驹入谷树云深。

百蛮风气嗟时变,一代英雄肯陆沉。

见说盘中多隐所,卜居准拟傍幽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寄崔德卿郡正

别来老圃几寒花,雁断风尘瘴海涯。

鲁泮旧游同采藻,鹿门新隐各携家。

乾坤谁有千间厦,河汉今无八月槎。

犹忆仙城寻旧约,歌楼翠袖劝流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