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岭

暮次大田驿,朝越常思岭。

岭上奚所思,思君善刑赏。

赏功固有秩,刑恶良有等。

硕体钦恤意,治平庶无枉。

泉南七闽地,使节自兹往。

谳狱在详明,吐论当峻整。

微风振榕林,仰睇天宇迥。

於心得真契,凝光何焕炳。

形式: 古风

翻译

傍晚时分到达大田驿站,早晨越过常思岭。
站在岭上思索些什么,心中想念你公正的赏罚。
奖赏有明确的制度,惩罚邪恶也有适当的尺度。
你的宽厚关怀让人感激,社会太平才能少有冤枉。
这里是泉南山南的七闽之地,使者从此出发。
审理案件务必详尽明了,言辞表达应当严谨庄重。
微风吹过榕树林,抬头仰望天空辽阔无垠。
内心深处感到契合,光芒焕发,真挚而明亮。

注释

暮次:傍晚停留。
大田驿:驿站名。
朝越:早晨越过。
奚所思:思考什么。
善刑赏:公正的赏罚。
秩:等级、制度。
等:程度、标准。
硕体:宽厚的胸怀。
庶:大概、希望。
谳狱:审理案件。
详明:详细明白。
峻整:严谨庄重。
榕林:榕树成林。
天宇:天空。
真契:深深契合。
焕炳:光彩焕发。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常思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秩序和君子之道的向往与追求。首句“暮次大田驿,朝越常思岭”设定了时间地点,将读者带入一个在山岭间徘徊思考的氛围。

接下来的“岭上奚所思,思君善刑赏”表明诗人在高处眺望时所思的是理想中的君主如何公正施政,以赏罚分明来维持社会秩序。这里,“刑赏”的并列使用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和对恶行的严惩。

“赏功固有秩,刑恶良有等”进一步阐述了这种理想中的法律原则,即赏善罚恶皆应基于公正无私的标准。诗人通过这些抽象概念的表达,展现出对于国家治理和道德规范的深刻思考。

“硕体钦恤意,治平庶无枉”则转向了对君主宽厚仁慈的希望,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安定与公正无偏。诗人寄予君主以期望其能实现这样的理想政治状态。

随后,“泉南七闽地,使节自兹往”可能暗示了一种使命或任务,从某个地点出发,去往其他地方执行某种职责。这里的“泉南七闽地”构建了一个具体的地理空间背景。

紧接着,“谳狱在详明,吐论当峻整”显示了诗人对于司法公正的关注,以及对言辞表达清晰、严密要求的重视。这些词汇都与法律和治理有关,体现出诗人对于国家治理中司法公正的高度重视。

“微风振榕林,仰睇天宇迥”则是景象描写,从自然环境过渡到个人情感表达,通过对微风和辽阔天空的观察,诗人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心灵的宁静。

最后,“於心得真契,凝光何焕炳”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体现。“於心得真契”意味着内心与宇宙之道产生了共鸣,而“凝光何焕炳”则可能指向一种精神上的澄明和纯净,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达到了某种高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理想社会秩序的思考,将个人情感与政治哲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国度及其治理原则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收录诗词(392)

谢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郑寺丞邓山长来访林中

喧传彩鹢下江干,村北村南稚子看。

呼酒咄嗟欣有客,住山寥落幸无官。

不惭居士新藤帽,亦醉田家老瓦盆。

君爱幽居寻旧好,几来林下共清欢。

形式: 七言律诗

雨中

蓬窗竹户小园东,湿尽残红又浅红。

羡杀乌栖深树稳,豆花篱落雨声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胡生行

君不见平陵班仲升,君不见句章阚德润。

二子佣书日苦贫,投笔诵经总才隽。

又不见二子之后有胡生,寸管从人落魄行。

往往自诧骨非贱,口述二子功与名。

凿空绝域称使者,孝廉为郎补中舍。

都乡拜爵金印持,定远封侯玉门射。

胡生果是大耳儿,蛟龙尺水自有时。

长安乞米齿编贝,且得待诏聊免饥。

不能持钓富春泽,只解校文天禄阁。

丈夫岂必终落魄,他时人认佣书客。

形式: 古风

送刘声伯赴南安军羁置

凤山君出早,马厩我来迟。

盘辟分斋日,流涕伏阙时。

谪堪栽岭树,愁莫赋江蓠。

横浦看前辈,应刘铁汉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