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学士勾院海棠

幽芳宁贵俗人知,北省仙郎只自奇。

颜色定应西蜀品,馨香不减上林枝。

胭脂著雨深红日,葆发临风半白时。

几欲相从花下饮,许昌词藻愧难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幽雅的芬芳岂是庸人能识,京城的仙官只觉它奇特非凡。
它的色彩必定是西蜀之地的名品,香气丝毫不逊于皇家园林的花卉。
雨后如胭脂般深红的花朵,在微风中半白的枝头摇曳。
我几乎想在花下与它共饮,但我的文采恐怕难以匹配这美丽的景致。

注释

幽芳:幽雅的芬芳。
宁:岂,难道。
贵俗人:庸人,普通人。
知:识别。
北省:京城,指长安。
仙郎:对官员的尊称,此处指京城官员。
只自奇:只觉奇特。
颜色:色彩。
定应:必定是。
西蜀品:西蜀之地的名品。
馨香:香气。
上林枝:皇家园林的花卉。
胭脂:比喻鲜艳的红色。
著雨:经雨后。
深红日:深红的花朵。
葆发:形容花蕊。
临风:在风中。
半白时:半开半凋的状态。
几欲:几乎想要。
相从:相伴,共处。
花下饮:在花下饮酒。
许昌: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某位才子,许昌为地名,此处代指有才华的人。
词藻:文辞,诗文。
愧难追:感到惭愧,难以企及。

鉴赏

这首宋诗《次韵李学士勾院海棠》是陈襄所作,诗人以海棠为题,通过对幽雅芬芳的海棠的描绘,表达了对李学士独特品味的赞赏。首句“幽芳宁贵俗人知”强调了海棠的高洁,寻常人可能不易察觉其价值,而李学士却独具慧眼。接下来的“北省仙郎只自奇”进一步赞美李学士的非凡识见,将他比作京城中的仙人,对海棠的欣赏与众不同。

诗人认为海棠的颜色和香气都达到了蜀地名花的水平,甚至不逊于皇家园林中的珍品。“颜色定应西蜀品,馨香不减上林枝”这两句生动描绘了海棠的艳丽和香气。接着,“胭脂著雨深红日,葆发临风半白时”通过描绘雨后海棠如深红胭脂般娇艳,以及在微风中半白的花瓣,展现了海棠的动态美。

最后两句“几欲相从花下饮,许昌词藻愧难追”表达了诗人对海棠的喜爱,希望能与之共饮,但自谦自己的文采无法与海棠的美丽相比拟。整首诗以海棠为媒介,赞美了李学士的品位和诗人自己的欣赏之情,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收录诗词(187)

陈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程少卿省宿寄齐熙业少卿

名卿犹此滞閒曹,贲育何须举一毫。

夜直甘泉西掖近,晓趋峣阙北辰高。

蒙庄吏隐机心息,老杜诗成笔力豪。

祗恐多才难久次,不同新进累资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此景

晚崿残霞断,晴空宿霭收。

绿芜天共远,明月水同流。

落叶填秋望,孤砧答旅愁。

提壶伴诗笔,独醉庾公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舟次巴峡

江流何险阻,次第入三巴。

崖断时无路,山深更有家。

林蔬饶竹笋,乡果足枇杷。

况有荆州酒,淹留不用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观太原丞相寄惠紫霞园庵新居诗和太素先生

翠竹庵前白藕池,修真常惜寸阴移。

别生五气根原固,妙乐三清出处宜。

黄阁主人思访道,绛纱弟子许观颐。

兴来即到维摩室,岂待留侯脱屣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