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蔡巨源参政

廿年湖海漫相知,再见都城总别离。

旅客倦游常卧病,使君王事有程期。

清风万里闽山节,明月孤舟潞水思。

尘土欺人双鬓短,不知何处更论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送蔡巨源参政》。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聚散的感慨。

首联“廿年湖海漫相知,再见都城总别离。”以“廿年”概括了长久的友谊,用“湖海”形容广阔的空间,暗示两人虽相隔遥远,但情谊深厚。再次相见却总是在离别的时刻,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颔联“旅客倦游常卧病,使君王事有程期。”通过“旅客”自喻,表达了长期在外奔波的疲惫与疾病缠身的状态,同时也暗含着对公务繁忙、无法自由生活的感慨。“使君”指蔡巨源,点明其身份,而“王事有程期”则表明公务的紧迫性,预示着分别在即。

颈联“清风万里闽山节,明月孤舟潞水思。”运用自然景象来寄托情感,清风、明月、孤舟、潞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独的氛围,象征着友情的纯净与深沉,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尾联“尘土欺人双鬓短,不知何处更论诗。”以“尘土”比喻岁月的侵蚀,感叹时光易逝,两鬓已斑白,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不知何处更论诗”则表达了对与友人共赏诗歌、畅谈文学的渴望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描绘,以及对友情、离别、公务、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送陆举之

三载追随供奉班,方舟千里又同还。

君行问寝辞青?,我已焚鱼住碧山。

尘土自怜羸马倦,江湖莫羡白鸥閒。

匆匆手袂何须恋,剡曲吴淞一水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致仕出京言怀(其一)

独骑羸马出枫宸,回首长安万斛尘。

白发岂堪供世事,青山自古有閒人。

荒馀三径犹存菊,兴落扁舟不为莼。

老得一官常卧病,可能勋业上麒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致仕出京言怀(其二)

白发萧疏老秘书,倦游零落病相如。

三年漫索长安米,一日归乘下泽车。

坐对西山朝气爽,梦回东壁夜窗虚。

玉兰堂下秋风早,幽竹黄花不负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其一)

三忠祠下夕阳明,几度含情送客行。

今日诸君还送我,多应不异昔时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