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贶寄河阳侍中牡丹

真宰无私妪煦同,洛花何事占全功。

山河势胜帝王宅,寒暑气和天地中。

尽日玉盘堆秀色,满城绣毂走香风。

谢公高兴看春物,倍忆清伊与碧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大自然的恩泽无私如慈母,为何洛花独享盛誉?
江山形势胜过帝王居所,无论寒暑都保持着天地的和谐。
整日里,美如玉盘的美景展现,全城弥漫着芬芳的香气。
谢公满怀喜悦欣赏春景,更怀念那清澈的伊水和碧绿的嵩山。

注释

真宰:指自然界的主宰或造物主。
妪煦:比喻大自然的温暖和恩惠。
洛花:指洛阳的花朵,可能特指某种名贵或美丽的花卉。
帝王宅:指皇家宫殿。
寒暑气和:形容气候适宜,四季如春。
玉盘:形容景色美丽如玉盘盛放。
绣毂:装饰华丽的车子。
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以其喜好山水而闻名。
清伊:河流名,代指伊水。
碧嵩:嵩山的别称,泛指青翠的山色。

鉴赏

这首诗是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描绘了河阳地区牡丹盛开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真宰无私妪煦同”一句,以天地不仁、万物皆备于我为出发点,暗示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强大的赞叹。接着,“洛花何事占全功”则具体指出了牡丹之所以成为春日景观中的焦点,是因为它们的独特美丽吸引了人们所有的目光。

“山河势胜帝王宅,寒暑气和天地中”两句,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自然风光画面。诗人通过山河与古代帝王宫殿的比较,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赞美。而“寒暑气和天地中”则指出了春日时节的温度适宜,无论是严寒还是酷热,都已融入了春日的温暖之中。

“尽日玉盘堆秀色,满城绣毂走香风”两句,则具体描写了牡丹盛开的情景。玉盘堆积着美丽的花瓣,而整个城市都被这些花朵散发出的香气所充盈。这不仅是对视觉的享受,也是对嗅觉的满足。

最后,“谢公高兴看春物,倍忆清伊与碧嵩”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诗人在欣赏这些美好之时,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友人,与他们共同享受过的自然美景和情谊。

整首诗通过对河阳牡丹盛开场景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情感交流,是一篇融合了自然美、艺术享受与人际情感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和君贶任少师园赏梅

寒压春头草未芽,喜闻置酒赏新葩。

官仪赫奕三川守,野意萧疏四皓家。

不用管弦妨淡泊,岂容桃李竞繁华。

昏鸦散乱传呼出,归路林间烛影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君贶暮秋四日登石家寺阁晓泛洛舟.登阁

嬉游乘晓霁,登览犯秋寒。

不出埃尘外,安知在壤宽。

宫前断山碧,林表落霞丹。

欲下惜佳趣,相留更倚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君锡雪后招探春(其二)

繁霙回夜色,凌乱落春云。

虚幌寒相袭,华堂静不闻。

玉卮深可敌,银烛近微分。

谁念牛衣客,穷经白发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