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锡雪后招探春(其二)

繁霙回夜色,凌乱落春云。

虚幌寒相袭,华堂静不闻。

玉卮深可敌,银烛近微分。

谁念牛衣客,穷经白发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繁密的雪花在夜晚回旋,春云散乱地飘落。
轻薄的帷幔感受到寒冷侵袭,华丽的大厅寂静无声。
精致的玉杯盛满美酒,银烛微光闪烁。
又有谁能想到,穿着粗布衣服的读书人,满头白发,贫困经年。

注释

繁霙:繁密的雪花。
回:回旋。
夜色:夜晚。
凌乱:散乱。
落:飘落。
虚幌:轻薄的帷幔。
寒:寒冷。
相袭:侵袭。
华堂:华丽的大厅。
玉卮:精致的玉杯。
深可敌:盛满。
银烛:银烛。
微分:微光闪烁。
谁念:有谁会想到。
牛衣客:穿着粗布衣服的读书人。
穷经:贫困经年。
白发纷:满头白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春寒中探寻春色的情景。"繁霙回夜色,凌乱落春云"两句,写出了夜幕低垂,春意在风中飘散的氛围,给人一种冷清而又稍显哀伤的情感。

"虚幌寒相袭,华堂静不闻"则描绘了深宫寂静,没有半点声音,反衬出夜色中的冷清与孤独。

"玉卮深可敌,银烛近微分"两句,通过对比玉卮(酒杯)和银烛(蜡烛)的白色,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夜的寂静,以及微弱光线下的孤独感。

"谁念牛衣客,穷经白发纷"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远方朋友或同僚(牛衣客)的怀念之情,以及自己埋头于书籍中,年华老去,头发斑白的无奈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深夜探春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友人遥远以及个人的孤独感受。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淡泊明志,不为世俗所动的情怀。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和吴仲庶寄吴瑛比部安道之子壮年致政归隐蕲春

负米承亲愿已赊,耻随鸡鹜啄泥沙。

一朝投绂真高士,万卷藏书旧世家。

齿发未衰非药物,山林不返为云霞。

庞眉尚有郎潜者,徇禄忧生直可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吴辨叔知凤翔见寄

岐阳府舍始相逢,四十馀春屈指中。

昔日布衣今露冕,当时小吏亦衰翁。

醉吟久作藏身计,条教应多及物功。

惟是綵衣难再著,长林极目起悲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宋子才致仕后岁旦见赠

闲官逢献岁,拜揖亦纷然。

须信家居日,方为已有年。

劬劳中外遍,名迹始终全。

伯玉空搔首,蹉跎愧在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其十)

何处初寒好,初寒福善居。

长宵对灯火,满室聚诗书。

暂息登山屐,休脂下泽车。

所安容膝地,何必更多馀。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