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中杂感五首(其四)共和

共和始周召,祸出厉王手。

子代太子死,召公意良厚。

王奔十四载,二公为留守。

岂似贪乱人,纲常类刍狗。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此诗《乱中杂感五首(其四)共和》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诗中以历史典故为引,探讨了权力更迭与道德伦理之间的关系。

“共和始周召,祸出厉王手。” 开篇即以周朝的历史为背景,指出周朝的建立始于周公和召公的合作,而周厉王的暴政则导致了国家的动荡。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权力滥用和道德缺失的批判。

“子代太子死,召公意良厚。” 接着,诗人描述了太子之死,以及召公在这一事件中的态度。召公的“意良厚”可能意味着他对待此事的仁慈与深思熟虑,体现了他对道德和公正的坚持。

“王奔十四载,二公为留守。” 这一句描绘了周王在逃亡期间,周公和召公作为留守者的角色,他们承担起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展现了忠诚与担当。

“岂似贪乱人,纲常类刍狗。” 最后,诗人通过反问句,将那些贪婪乱政的人与周公、召公的行为进行对比,强调了道德与秩序的重要性,批评了那些无视纲常、践踏道德之人,如同将道德准则视为无足轻重的草狗一般。

整首诗通过历史故事的叙述,表达了对道德、责任和秩序的重视,以及对权力滥用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正义和伦理道德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566)

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乱中杂感五首(其五)同胞

同胞视生民,其言始张载。

非有仁人心,此理亦殊晦。

原野厌人肉,本旨究安在。

争城求不杀,毋乃类犬吠。

形式: 古风 押[队]韵

伪言金陵陷,江阴伪民政长出示通衢,斥言张贼败走云云。既而知其妄书,以志幸

天地有正气,忠义性所予。

子奇围睢阳,未闻贼张许。

小丑何猖披,丧心弃天叙。

有城皆迎降,社稷谁守禦。

不见张世杰,崖山尚师旅。

不见郑成功,台澎义旗举。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感言

周末不帝秦,乃有鲁仲连。

所南当宋亡,犹书德祐年。

系彼二君子,落拓不自贤。

巢穴知风雨,物物戴所天。

嗟彼长乐老,圆融以自全。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续正气歌

正气自磅礴,发泄初无馀。

大者无求生,小者安穷居。

公允首山薇,幼安辽东庐。

郑氏铁函经,谢公却聘书。

金臣张天纲,书主从厥初。

元臣蔡子英,改正羞拜除。

于事纵无补,趋利异侩狙。

试观冯道传,嫠妇殆不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