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隆上人

人生聚散等儿戏,梦境纷然此一时。

老去渐知为客味,秋来长作送人诗。

感君义色分心曲,慰我年华两鬓丝。

想见故乡霜菊后,屋头千树橘累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送隆上人》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聚散无常与时光的流转。首句“人生聚散等儿戏”以孩童的游戏比喻人生的聚散,形象地表达了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主题。接着,“梦境纷然此一时”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变幻莫测。

“老去渐知为客味,秋来长作送人诗。”这两句揭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开始体会到漂泊异乡的感受,并且在秋天这个季节常常写起送别之诗,反映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感君义色分心曲,慰我年华两鬓丝。”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即使在离别之际,也能感受到对方的真诚与理解,这成为诗人内心的一份慰藉。同时,诗人也感慨于岁月的流逝,两鬓斑白,年华不再。

最后一句“想见故乡霜菊后,屋头千树橘累垂。”诗人想象着在故乡霜菊盛开之后,屋前屋后橘树累累的景象,既是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自然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谅上人南轩避暑

人间酷暑推不去,爱此南轩一榻空。

眼倦抛书成午睡,梦悠谁复羡王公。

岂知尘土随肥马,但觉熏风掠坏桐。

起步西园閒倚杖,石榴花出数枝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赠吴山人

已得希夷旨趣深,平生踪迹任浮沉。

壶中景待和烟卧,海上山须带鹤寻。

月里一枝慵举手,人间万事肯关心。

出尘风骨凭谁识,且枕焦桐混世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东溪僧听泉堂

诸方游遍归来晚,閒构虚堂赎世纷。

雷转空山动林叶,雪飞乱石溅溪云。

石桥旧处龙湫吼,漱玉曾看岳色分。

拄策眼高双耳瞆,上方白塔却亲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庄上人归云居

青锁晓开残雨上,烟鬟春解笑声中。

丛林今日犹雌伏,膺简当年是法雄。

露碗忆尝安乐味,锦笼曾著瑞香□。

何时玉钵青林下,与子婆娑小立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