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妙莲阁

佛陇遗芳鲜俪踪,王张三观揭禅丛。

圆明珠系衣襦里,净妙莲生湿淤中。

再现石桥真法界,重兴银地旧家风。

未应赋述誇孙绰,序倡称扬复有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万年妙莲阁》由宋代诗人蒋之奇所作,通过对佛陇的追忆与对妙莲阁的赞美,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与诗人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

首联“佛陇遗芳鲜俪踪,王张三观揭禅丛”以佛陇的遗迹为引子,描绘出佛教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魅力,同时提到了王、张两位高僧及其对禅宗的贡献,强调了他们在佛教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颔联“圆明珠系衣襦里,净妙莲生湿淤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将佛法比作圆明珠,象征其珍贵与纯净;将莲花生长于淤泥之中,比喻佛法虽生于世间纷扰,却能保持其清净与美好。这两句诗巧妙地传达了佛法内在的纯洁与外在世界的复杂性之间的和谐共存。

颈联“再现石桥真法界,重兴银地旧家风”进一步阐述了佛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与传承。石桥象征着通往精神世界的桥梁,银地则代表了佛教文化的传统与家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生机的期待与赞许。

尾联“未应赋述誇孙绰,序倡称扬复有公”以古代文人孙绰为例,暗示了佛法与文学艺术的交融,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代文人能够继续发扬佛法精神的期许。通过“复有公”的称呼,诗人肯定了当代文人在弘扬佛法文化方面的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佛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与期待,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19)

蒋之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松石峰

晚向津亭泊画船,忽闻佳处在云烟。

松根化作千年石,山寺蒸为一涧泉。

祖意供看亭下柏,禅交同结社中莲。

明朝舆笋还跻岭,聊借僧房一觉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望海歌

我来灵峰□沧海,夜半起坐望海亭。

沈沈水面正阴黑,六龙衔日□未平。

□更阳谷光气发,五色变怪不可名。

洪涛汹涌□鼎沸,蛟蜃伏匿鱼龙惊。

金鸦腾署若木末,烟消雾散□下明。

狂风喧豗簸巨浪,犹似百面雷鼓鸣。

崩腾荡沃□五岳,鳞鬣磨有效地鲸与鹏。

嘈峨忽骇陵谷变,雪山千仞□际横。

飘飘番船随上下,出没仅若水□萍。

忽然风霁□籁息,金斗熨帖一练平。

碧波湛湛千万顷,参错岛屿□杯罂。

三江五湖亦甚大,视此乃类蹄中泓。

琉球佛齐日本国,隐隐微见烟林青。

三山历历亦可数,突兀下有□头撑。

惜哉秦王不此,劳心徒欲求长生。

我虽流落□海上,独此寄寓亦可矜。

行当结茅鍊金液,以待九转□丹成。

仙飞羽化会有日,直跨三岛梯青冥。

他年故人或相问,请来访我于蓬瀛。

形式: 古风

漱玉泉

断崖天削成,半腰为坳窊。

殿阁在其中,乃是释子家。

初疑无路通,去必淩紫霞。

屈曲转山足,云萝可攀拿。

忽然至其上,金碧藏谽谺。

却见岩下路,目睛眩生花。

僧有定慧者,来自蜀道赊。

五代方乱离,相此山水佳。

卜居不复出,焚香拥袈裟。

嗟余但企仰,涉世空喧哗。

安得寄遁此,可以忘幽遐。

形式: 古风

寄题三瑞堂

好在庐陵守,年来强健无。

一麾新佩印,三瑞更为图。

善政传江右,飞书到海隅。

缅怀乌府旧,何日笑谈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