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才翁挽辞二首(其一)

空馀一丹旐,无复两朱轓。

寂寞蒜山渡,陂陀京口原。

音容归绘画,才业付儿孙。

尚有故人泪,沧江相与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只剩下了一面丧旗,再无那两辆红漆的车子。
寂静的蒜山渡口,起伏的京口平原上显得荒凉。
他的声音容貌留在了画中,才华事业留给了后代。
还有老朋友的眼泪,洒在苍茫的江面上一同翻涌。

注释

空馀:剩下。
丹旐:丧旗。
无复:不再有。
两朱轓:两辆红漆的车子(古代官员的车饰)。
寂寞:荒凉、冷清。
蒜山渡:地名,可能指渡口。
陂陀:起伏不平。
京口原:京口的平原。
音容:声音和容貌。
归:留在。
绘画:画像。
才业:才华和事业。
儿孙:后代子孙。
故人:老朋友。
泪:眼泪。
沧江:苍茫的江面。
翻:翻涌。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属于七言绝句。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故人离别的哀伤与怀念之情,以及对于个人才华和事业传承的深刻思考。

"空馀一丹旐,无复两朱轓":这里通过描绘车驾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凄清。"空馀"意味着车辕间的空虚,而"无复两朱轓"则是指没有了往日那辆饰以朱红色轭的华丽车驾。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过去繁华生活的怀念。

"寂寞蒜山渡,陂陀京口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情绪。"寂寞"表明一种静谧而又悲凉的心境,而"陂陀"则形容道路的荒凉和行走时的沉重感。

"音容归绘画,才业付儿孙":诗人在这里将自己的声音与容貌托付给绘画,将个人的才能与事业传承给下一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生命与事业价值的珍视,以及对后世的深切期望。

"尚有故人泪,沧江相与翻":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不舍和哀伤之情。"尚有"意味着依然保留着,而"故人泪"则是对往日知己或亲人的怀念。"沧江"常用来象征长久的别离,"相与翻"则暗示了诗人对于过去无法挽回的深切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精妙刻画,展现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个人生命价值、事业传承和人间情谊的深思。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身闲

身闲宜晚食,岁晏忌晨兴。

人自嘲便腹,吾方乐曲肱。

睡蛇虽不去,梦虺已无凭。

寄语中林客,思禅病未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还自河北应客

愧客问谣俗,旧传今自如。

材难知骥马,味美赛河鱼。

塞水移民久,川防动众初。

北人虽异论,时议或非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还自舅家书所感

行行过舅居,归路指亲庐。

日苦树无赖,天空云自如。

黄焦下泽稻,绿碎短樊蔬。

沮溺非吾意,悯嗟聊驻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游慧山

还家岂不乐,生事未应闲。

朝日已复去,征鞍方更攀。

伤心百道水,阅目万重山。

何以忘羁旅,翛翛醉梦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