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自河北应客

愧客问谣俗,旧传今自如。

材难知骥马,味美赛河鱼。

塞水移民久,川防动众初。

北人虽异论,时议或非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我深感惭愧,客人询问乡间风俗,古老的传统依然如故。
难以识别真正的才俊,如同品尝美味的河鱼般不易察觉。
长久以来,边塞地区的人们迁移,河流防务也触动了大众关注。
北方人虽然观点不同,但时下的讨论或许并不疏漏。

注释

愧:惭愧。
谣俗:民间风俗。
如:像。
材:人才。
骥马:千里马。
味美:味道美妙。
赛:比得上。
塞水:边塞的河流。
移民:迁移的人口。
川防:河流防务。
异论:不同的观点。
时议:当时的讨论。
非疏:并非不周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还自河北应客》。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回答别人的询问,谈论到一些民间的传说和现实的情况。

“愧客问谣俗,旧传今自如。”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对自己身份的好奇和议论持有一种自嘲的态度。这里的“客”指的是王安石本人,他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被人们所关注和讨论。而“愧”字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种关注感到有些羞涩或者是无奈。

“材难知骥马,味美赛河鱼。” 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能的自信。骥马乃是千里马的代称,意味着极高的评价;而“河鱼”则象征着美味鲜嫩。这两句话强调了诗人的才华和能力,就如同难以寻觅的良马和美味的河鱼一样珍贵。

“塞水移民久,川防动众初。” 这两句描写的是边疆地区的情况。塞水指的是边疆地区的河流,而“移民”则暗示着这些地区的人口可能有所变迁。而“川防”则是指对河川的防护工作,“动众初”意味着这种防护工作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

“北人虽异论,时议或非疏。”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不同观点的接受态度。尽管来自北方的人们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评论,但诗人认为这些意见并不都是不重要或者是不值得考虑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示了王安石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社会、民间传说以及边疆地区实际情况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处理不同声音和意见时所展现出的宽广胸襟和深刻见解。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还自舅家书所感

行行过舅居,归路指亲庐。

日苦树无赖,天空云自如。

黄焦下泽稻,绿碎短樊蔬。

沮溺非吾意,悯嗟聊驻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游慧山

还家岂不乐,生事未应闲。

朝日已复去,征鞍方更攀。

伤心百道水,阅目万重山。

何以忘羁旅,翛翛醉梦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闲居遣兴

惨惨秋阴绿树昏,荒城高处闭柴门。

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

南去干戈何日解,东来驲骑此时奔。

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子细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陈动之秘丞挽辞二首(其二)

人间三十六,追逐孔鸾飞。

似欲来为瑞,如何去不归。

琴樽已寂寞,笔墨尚光辉。

空复平生友,西华岂易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