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的《搜索旧稿有感》,表达了他对文学评价和历史变迁的感慨。首句“抖擞蓬尘纸一窠”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翻阅旧稿时的情景,灰尘满布的稿件如同被遗忘的蓬草,暗示了时光流逝和作品被冷落的命运。接下来,“束之高阁又何多”进一步强调了这些旧作被搁置一旁的境况。
诗中“百年公论竟无定,千古文章将奈何?”揭示了对文学评价标准不一、难以定夺的忧虑,百年之后人们对于文章价值的看法仍有争议。诗人认为,尽管大雅(高尚的文学)不应永远沉寂,“离骚可谓极颓波”暗指屈原的《离骚》虽然风格独特,但也反映了文学潮流的颓废。
最后两句“仲尼删后诗三百,谁与升堂取瑟歌?”借孔子删订《诗经》的典故,表达了对后世能有识人者发掘并欣赏优秀文学的期待。诗人以“谁与升堂取瑟歌?”结尾,寓意着寻找能够理解并为之歌唱的知音,呼唤文学的真知灼见和传承。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对文学价值的深思,以及对文学批评和传承的呼唤,体现了张昱作为古诗词鉴赏专家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