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棘林宛转尽针毡,便拟寒灰岂易然!
空有沈湘魂黯黯,幸无入洛影翩翩。
鸾刀欲下何须挽,雁帛当前不用传。
惆怅寸阴真是岁,小楼争禁坐三年。
这首诗是明朝抗清英雄张煌言所作的《甲辰九月感怀(其三)》。诗人以"棘林宛转尽针毡"起笔,形象地描绘了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如同身处荆棘丛生之地,生活艰辛如同躺在满是针刺的毡毯上。他感叹即使有如屈原沉湘般的忠贞之志,也难以轻易燃烧起来,暗示自己处境的艰难和理想实现的不易。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沉痛感慨,"沈湘魂黯黯"暗指自己的孤独和哀伤,而"幸无入洛影翩翩"则借古人不被接纳的典故,表达自己不被朝廷接纳的无奈。"鸾刀欲下何须挽"一句,以宝刀比喻自己的壮志,表达出即使面对困境,也不愿轻易放弃的决心。
"雁帛当前不用传"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不愿通过书信求援,宁愿坚守自我,保持独立的人格。最后,诗人以"惆怅寸阴真是岁,小楼争禁坐三年"收尾,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己被长期囚禁的深深忧虑,透露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张煌言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不详
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一曲铜鞮自绕梁,主宾相对不寻常。
莫言箫管空悲墨,岂信圄囹是福堂!
唱罢秦青谁避席,悲深凝碧且停觞。
请君休讶河清啸,司马于今正断肠
我年适五九,复逢九月七;
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
黄叶秋风落木繁,云峰日落忆寒山。
横流绝渡凭班马,削壁枯藤乱叫猿。
桂树千秋怀故国,铜驼卧处泣中原。
鳌江南望岂为远,吾欲乘槎赴楚门!
吹上花枝还又住。花外流莺,却被东风妒。
花落不关春欲暮,有情芳草无情树。
帘底车声衔陌路。卷尽残红,不卷愁思去。
莫问飘零花与絮,江山到眼今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