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湖二首(其二)

新结方桥跨两间,更渠清溜作潺潺。

春来得句因池草,病起无端减带环。

楼迥却愁多见月,城高元不碍看山。

销忧况有诗书在,赢得湖边日日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新建的桥梁横跨两旁,流水清澈发出潺潺声。
春天来临,我因池边草色而灵感涌现,病愈后无端地减少了腰间的环佩。
身处高楼,却常为月光所扰添愁,但城市高耸并不妨碍远眺青山。
书籍和诗歌足以消解忧虑,让我能在湖边悠闲度过每一天。

注释

新结:新建。
方桥:方形的桥。
跨:横跨。
两间:两边。
更:并且。
渠:它(指流水)。
清溜:清澈的流水。
作:发出。
春来:春天来临。
得句:获得灵感。
因:因为。
池草:池塘边的草。
病起:病愈后。
无端:无缘无故。
减带环:减少佩戴的装饰。
楼迥:高楼之上。
却愁:反而增添愁绪。
多见月:常常看到月亮。
城高:城市高耸。
元不碍:并不妨碍。
看山:远望山景。
销忧:消除忧虑。
况:况且。
诗书:书籍和诗歌。
湖边:湖畔。
日日閒:每天悠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现实困扰的超然态度。

"新结方桥跨两间,更渠清溜作潺潺。" 这两句画出了一幅生动的湖光山色图景,方桥如画中之笔触,渠水清澈,流淌声响如音乐般悦耳。

"春来得句因池草,病起无端减带环。" 春天到来时,诗人因池边的细草而获得灵感,但身患疾病,情绪低落,不由自主地减少了手中佩戴的玉环,这两句话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对个人健康的担忧。

"楼迥却愁多见月,城高元不碍看山。" 诗中透露了一种闲适的情怀,从楼上望月,不仅仅是景观上的赏心悦目,更有情感上的寄托;而对城市的高度,则未能阻挡诗人仰望山川之志。

"销忧况有诗书在,赢得湖边日日閒。"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通过吟诵诗书来消除烦恼,赢得了湖边的悠闲生活,这种生活状态和心境,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清新淡雅之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超然物外的情景画卷。

收录诗词(123)

李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写作李璧,又号雁湖居士,谥文懿。南宋历史学家李焘之子,殁于1222年,享年65岁

  • 字:季章
  • 号:石林
  • 籍贯:眉之丹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
  • 生卒年:一说1159年

相关古诗词

雁湖二首(其一)

藻荇连延十亩馀,从来佳致与人俱。

水禽扑碌时惊枕,城月朦胧当画图。

莫去渚兰留作佩,剩栽洲橘遣为奴。

从今杖屦频来往,乞与嘉名唤雁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为刘漫翁老人赋云月高斋诗

嵇康遇王烈,幽愤竟莫摅。

我今识漫翁,转欲与世疏。

况闻高斋胜,云月随卷舒。

息深固以踵,道集其惟虚。

一朝破生死,直到心地初。

嗟我觉既晚,尚收废弃馀。

疑翁乃真契,百里纡柴车。

谓我骨本好,误落尘寰居。

已障不自解,顾遣他人除。

稽首谢至言,田荒始知畬。

虽微跪履敬,脱粟荐霜蔬。

翁早涉文史,雅意追严徐。

中睹世路恶,纷纷臭如帤。

回光述鸿宝,妙解超堪舆。

启钥借我读,恍梦犹华胥。

匪惟见异人,乃复得异书。

穷途有良遇,喜极还欷歔。

居然困缰锁,阻造焦生庐。

后会岂无日,碧霄揽霞裾。

不见垂天翼,变化本鲲鱼。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六月十八日作

三伏已过二,九夏欲宾秋。

月林疏梧响,露圃幽花稠。

故人有晁子,高諠今前脩。

胜地能馆我,衰疾于焉瘳。

山寂便午憩,井冽共晨滫。

坟素共偃蹇,几杖亦夷犹。

嗟哉作田苦,斛水车轮抽。

暮歌宛如笑,达旦不肯休。

新谷幸稍登,惧贻晚禾忧。安得荡尘?,倒卷天河流。

生意浃万物,仁风扇九州。

老馀亦苏醒,翛然脱笼囚。

眷言南山曲,仙袂追浮丘。

形式: 古风

东帅少才兄宠贶七言一首口占八句以谢

辛苦灯窗少日同,未应岁晚马牛风。

匡山何敢杜陵敌,子贡还怜颜巷空。

红旆碧油虽贵重,清泉白石也英雄。

长哦缺月长江句,总是霜须六十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