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曹秉哲的《苔》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寂寥的画面。首句“地老天荒处”展现出环境的偏远与荒凉,暗示着人迹罕至。接下来的“无人有绿苔”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寂,连苔藓都难以生长,反映出环境的冷僻。
“空山閟秋色”中的“閟”字有封闭或隐藏之意,写出了山中空旷,秋意浓厚,却无人欣赏的景象。然而,“大造出闲材”则透露出一种自然的力量和生机,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仍有生命力在默默孕育。
“罽细雨丝织,衣轻风剪裁”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细雨比作轻柔的丝线编织,微风吹过仿佛是裁剪衣物,形象地描绘了秋天风雨的细腻与宁静。这几句诗营造出一种静美而富有禅意的氛围。
最后两句“可怜花落尽,幽径为谁开”以花落尽的凋零反衬出环境的寂静,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不知这样的美景会为谁而存在,为谁开放。整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人迹罕至、自然静美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孤独无依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