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王巩

君家当盛时,画戟拥朱户。

中书十八年,清明日方午。

形容画云阁,功业载盟府。

中庭三槐在,遗迹百世睹。

子孙尽豪俊,岂类世寒寠。

胡为久邅厄,黾俛受侵侮。

往来两都间,奔走未安土。

愿言解缨绂,归去事农圃。

嘉禾根未拔,且忍俟甘雨。

拂衣走东皋,此语吾不取。

聊复放襟怀,清谈对僧麈。

躬耕未可言,知田顾乃父。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翻译

你的家族正当兴盛时期,红色的戟卫护着朱红的大门。
你在中书省任职十八年,清明节那天正午阳光普照。
你的画像装饰着华丽的云阁,功绩被记载在朝廷的重要机构。
庭院中的三棵槐树还在,你的事迹让后人百世都能看到。
你的子孙都是杰出的人才,怎会像世间贫寒之人。
为何长久困顿,卑微地忍受欺凌和侮辱。
你在这两都之间奔波,仍未找到安定之地。
我希望能解开束缚,回归田园从事农耕。
虽然稻谷还未成熟,但请暂且等待甘霖降临。
我不会效仿你那离去的决定,暂且放开胸怀。
只愿清谈之中释放情感,与僧人闲聊。
亲自耕作之事尚不可言,深知田地之事还得看父亲的教导。

注释

君家:你的家族。
当盛时:正当兴盛时期。
画戟:红色的戟。
朱户:朱红的大门。
中书十八年:任职十八年。
清明日:清明节。
形容:装饰。
盟府:朝廷重要机构。
三槐:三棵槐树。
遗迹:事迹。
豪俊:杰出人才。
世寒寠:世间贫寒之人。
久邅厄:长久困顿。
侵侮:欺凌和侮辱。
两都:两个京城。
奔走:奔波。
解缨绂:解开束缚。
农圃:田园。
嘉禾:稻谷。
甘雨:甘霖。
拂衣:离去。
东皋:东边的田地。
清谈:清闲谈话。
僧麈:僧人闲聊。
躬耕:亲自耕作。
顾乃父:看父亲的教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答王巩》,通过对友人王巩家族昔日显赫与如今困境的对比,表达了对王巩遭遇的同情和对其归隐田园的劝慰。诗中描绘了王巩家族过去的荣光,如“画戟拥朱户”、“功业载盟府”,以及家族中的英才辈出,“子孙尽豪俊”。然而,现实却是“胡为久邅厄,黾俛受侵侮”,王巩本人流离失所,不得安宁。

诗人建议王巩“愿言解缨绂,归去事农圃”,暗示回归田园生活,静待时来运转。然而,他又认为“嘉禾根未拔,且忍俟甘雨”,表明对王巩抱有期待,希望他能坚持等待更好的时机。最后,诗人以“拂衣走东皋,此语吾不取”婉拒了直接归隐的提议,表示自己不能完全赞同,但还是愿意与朋友共度清谈,分享心声。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体现了苏辙诗歌的深厚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答张耒

客舟逝将西,日夜西北风。

维舟罢行役,坐令鬓如蓬。

偶从二三子,步上百尺台。云烟遍原隰,?恍令人哀。

山中难久居,浮沉在城郭。

欲学扬子云,避世天禄阁。

浮木寄流水,行止非所期。

何须自为计,水当为我移。

外物不可必,惟此方寸心。

心中有乐事,手付瑟与琴。

夜吟感秋诗,惜此芳物零。

幽人亦多思,起坐再三听。

白驹在空林,瓶罄有耻罍。

尽我一杯酒,愁思如云颓。

形式: 古风

次韵答陈之方秘丞

南山李将军,疋马独行猎。

田中射虎豹,后骑不容蹑。

丈夫贵自遂,老大饶惊慑。

飘摇天地间,自视如一叶。

故人多东南,愿作扁舟涉。

忽蒙长篇赠,幸此倾盖接。

时世尚新奇,诗书存旧业。

南风吹清汴,西去无停楫。

恨不留君谈,一使众坐厌。

新诗苦清壮,欲和再三怯。

东都多名卿,投刺日盈笈。

一言苟合意,富贵出旬浃。

行看文石阶,高谈曳长衱。

辱赠但茫然,知君念疲薾。

形式: 古风

次韵蒋夔寒夜见过

都城广大漫如天,旅人骚屑谁与欢。

北风号怒屋无瓦,夜气凝冽冰生槃。

雪声旋下白玉片,灯花暗结丹砂丸。

叩门剥啄惊客至,吹火仓卒怜君寒。

明时未省有遗弃,高论自笑终汗漫。

识君太学嗟岁久,至今客舍犹泥蟠。

正如憔悴入笼鹤,坐见摧落凌风翰。

明朝尚肯过吾饮,有酒不尽行将酸。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次韵鲜于子骏游九曲池

天高山近海,春尽草生池。

禾黍多新恨,川原自昔时。

花存故苑丽,樵出旧城隳。

莫望瓜洲渡,曾经驻佛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