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欲明篱被风吹倒,过午门因客到开。
忍苦可能遭鬼笑,息机应免致鸥猜。
岳僧互乞新诗去,酒保频徵旧债来。
唯有狂吟与沈饮,时时犹自触灵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在风中摇摆不定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内心的无奈与自我安慰。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处境的艰难和社会关系的复杂。
“欲明篱被风吹倒”一句,以风吹倒欲明篱(即未修理的竹篱笆)来比喻诗人的生活状态不稳定,随时可能受到外界的冲击。紧接着,“过午门因客到开”则显示了诗人对于外来的打扰或是社交活动有一定的应对和开放。
“忍苦可能遭鬼笑”一句中,诗人自我嘲讽地表达了承受痛苦的无奈,而“息机应免致鸥猜”则是希望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猜疑和麻烦。
接下来的两句“岳僧互乞新诗去,酒保频徵旧债来”,描绘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上受到他人的请求,同时也要面对现实生活中积累的债务问题。这里的“新诗”和“旧债”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困境。
最后,“唯有狂吟与沈饮,时时犹自触灵台”,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种艰难环境中唯一能够找到慰藉的方式是通过酒和狂热地吟咏诗歌来暂时逃避现实,这种行为也让他偶尔触及到内心深处的那片宁静之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唐代文人在面对社会压力与个人困境时的自我调适和精神慰藉。
不详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甘向深村固不材,犹胜摧折傍尘埃。
清宵玩月唯红叶,永日关门但绿苔。
幽院菊荒同寂寞,野桥僧去独裴回。
隔篱农叟遥相贺,伫看芳田膏雨来。
野寺看红叶,县城闻捣衣。
自怜痴病苦,犹共赏心违。
高阁正临夜,前山应落晖。
离情在烟鸟,遥入故关飞。
道方时险拟如何,谪去甘心隐薜萝。
青草湖将天暗合,白头浪与雪相和。
旗亭腊酎踰年熟,水国春寒向晚多。
处困不忙仍不怨,醉来唯是欲傞傞。
往年同在鸾桥上,见倚朱阑咏柳绵。
今日独来香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
伤心阔别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
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