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鸳鸯梅

层层作蕊。更绛趺一一,能结双子。

定是青陵,魂入寒香,催教朵朵连理。

雌雄不少相思树,又恁得同心如尔。

更爱他、飞雪丹成,灼灼杏葩难似。

堂上鸳鸯惯见,试将七十二,来与相比。

脸际凝脂,决胜明霞,几片天边初起。

枝枝正发台关驿,染遍了、白鹇头尾。

记昔年、弄玉同攀,笑向影边斜倚。

形式: 词牌: 疏影

鉴赏

这首《疏影·鸳鸯梅》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此词以“鸳鸯梅”为题,巧妙地融合了梅花与鸳鸯的形象,营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意境。

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鸳鸯梅的美丽与独特之处。“层层作蕊”,生动地展现了梅花花瓣层层叠叠的形态;“更绛趺一一,能结双子”,则赞美了梅花花托的精致以及花朵的对称美,仿佛一对对鸳鸯紧密相连;“定是青陵,魂入寒香”,运用了典故,表达了梅花在寒冷中绽放的坚韧精神,如同青陵之魂融入了梅花的香气之中;“雌雄不少相思树,又恁得同心如尔”,进一步强调了鸳鸯梅的特殊寓意,即象征着爱情的忠贞不渝和两心相悦。

接着,“更爱他、飞雪丹成,灼灼杏葩难似”,通过对比,突出了鸳鸯梅在冬日雪中的鲜艳与独特,其色彩与形态都超越了其他花卉;“堂上鸳鸯惯见,试将七十二,来与相比”,将鸳鸯梅与常见的堂上鸳鸯进行比较,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爱情象征的特质;“脸际凝脂,决胜明霞,几片天边初起”,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容鸳鸯梅花瓣如同凝脂般光滑,色泽胜过朝霞,仿佛从天边初升的云彩中脱颖而出;“枝枝正发台关驿,染遍了、白鹇头尾”,描绘了鸳鸯梅盛开的景象,不仅染红了枝头,也映衬了白鹇的羽毛,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层次感;“记昔年、弄玉同攀,笑向影边斜倚”,最后以古代传说中的故事结尾,借弄玉与萧史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鸳鸯梅美好寓意的向往与赞美。

整首词通过对鸳鸯梅的细腻描绘和丰富联想,不仅展现了梅花的自然之美,更寄托了诗人对于爱情忠贞、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罗敷媚.瓶中纸梅花二首(其一)

瑶华先吐婵娟手,白茧生姿。不界乌丝。

细作春光下剪迟。冰绡片片那能似,似得霜肥。

香动南枝。两两同心照水时。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罗敷媚.瓶中纸梅花二首(其二)

锦江滑腻层层染,半写香奁。不用花缣。

多少春光在玉纤。枝枝剪出皆檀晕,一朵先簪。

粉印微沾。翠羽教他尽欲衔。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忆王孙.草

风吹一夜即萋萋。未到裙腰路已迷。

肠断离人日向西。带香泥。狼藉春光任马蹄。

形式: 词牌: 忆王孙

惜纷飞

事到伤心无可诉。花落从他满路。此恨非风雨。

东皇自是难为主。片片随波无一语。

化作浮萍自取。应识相思处。梦将香梦东西去。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