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庭圭的《临江仙·其一》。首句“家住天门阊阖外”设定了诗人的居所在天门阊阖之外,阊阖本身就有着雄伟、险要的意象,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紧接着“别来几度花开”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轮回。
第三句“近传消息到江淮”透露出信息传递的渠道将外部世界与诗人的隐居联系起来,"江淮"通常指代长江与淮河间的地带,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虽然身处偏远,但仍关心外界的动态。
其后“玉京知好在,金阙尚崔嵬”中,“玉京”、“金阙”均可理解为对帝都或高贵之地的称呼,“好在”表明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留恋,而“尚崔嵬”则描绘出一幅荒凉古旧的画面,展现了时间的痕迹和历史的沧桑。
接下来的“流落江南山尽处,雨馀苍翠成堆”中,“流落”形容诗人可能的漂泊不定,"江南"常用来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山尽处”则是另一种边缘地带的设定,这里通过“雨馀苍翠成堆”具体描写了湿润多雨后的景象,生机勃勃。
在“暂同溪馆醉尊罍”一句中,“暂同”表达了一种临时、偶尔的行为,“溪馆”常是隐逸之士的居所,这里则与诗人共度美好时光,而“醉尊罍”形象地描绘了他们饮酒作乐的情景。
末句“恐随丹诏动,且任玉山颓”中,“恐随丹诏动”表达了对政治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的担忧,因为“丹诏”往往是皇帝的命令或国家重要文书,而“且任玉山颓”则表现出诗人面对未知时局,选择暂时放下一切,顺其自然地享受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逃避与向往,以及在面对外界变动时保持内心平和的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