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登岳阳楼,北眺长安道。
不见升平里,千山树如草。
骨肉在南楚,沈忧起常早。
白社愁成空,秋芜待谁扫。
常闻诗人语,西子不宜老。
赖识丹元君,时来语蓬岛。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辽阔。开篇“南登岳阳楼,北眺长安道”,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南远望,心中所系之处是遥远的南楚故土;又转向北面,眺望着通往长安的道路,长安不仅是唐代的都城,更是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这里既展示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情感,也反映出他对于政治中心的关注。
“不见升平里,千山树如草”,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升平里是诗人的故乡,然而现在只能在遥远的地方仰望,而那千山之中,树木如同细小的草一般,这种景象加深了诗人对于不能归家的哀愁。
“骨肉在南楚,沈忧起常早”,这里“骨肉”指的是亲情和血缘关系,“南楚”则是诗人的故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是深刻而沉重的。这份思念不仅随时存在,而且从很早就开始了,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
“白社愁成空,秋芜待谁扫”,“白社”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集市或节日,“愁成空”则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秋天的落叶(秋芜)无人打扫,这里也许隐喻着诗人内心对于时光易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常闻诗人语,西子不宜老”,这两句引用了古代诗人的话,强调了年轻才俊不应该长时间处于低沉状态。这里的“西子”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位美女,代表着青春和活力。这句话也许是在提醒自己或者别人,要珍惜时光,发挥才能。
最后两句,“赖识丹元君,时来语蓬岛”,通过对友人的称赞,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的珍贵。丹元君可能是当时一位有才华的人物,而“时来语蓬岛”则是在说这种交流和理解是多么难能可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故乡、亲情、友谊等主题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这不仅是一次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对于人生境遇的一种深刻反思。
不详
一作邺之。晚唐诗人。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才颖最佳。曾担任吏部郎中(唐)、洋州刺史(唐)、祠部郎中(唐)等职务
郎有蘼芜心,妾有芙蓉质。
不辞嫁与郎,筑城无休日。
呜呜啄人鸦,轧轧上城车。
力尽土不尽,得归亦无家。
筑人非筑城,围秦岂围我。
不知城上土,化作宫中火。
长河冻如石,征人夜中戍。
但恐筋力尽,敢惮将军遇。
古来死未歇,白骨碍官路。
岂无一有功,可以高其墓。
亲戚牵衣泣,悲号自相顾。
死者虽无言,那堪生者悟。
不如无手足,得见齿发暮。
乃知七尺躯,却是速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