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洪赴漕试归苦目疾

潘侯两鬓光如月,尽日看山常拄笏。

经营菽水才有馀,赴调无心况干谒。

少年习气秋来发,较艺文场肆猖獗。

扬沙风起昼昏冥,点漆归来似泥淈。

我生正欠封侯骨,砚破编残徒矻矻。

与君发愿绣佛前,绮语机心回朴讷。

内观灵府穷丹阙,虚室生明照毛发。

却将目力写新诗,岩电千年不埋没。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翻译

潘侯的头发白得像月亮,整天看着山,常常手拄着笏板。
他在日常生活中节俭度日,略有盈余,对于官场调动毫无兴趣,更别提应酬了。
年轻时的习气到秋天又显现出来,在文坛上放纵不羁。
大风扬起沙尘,白天也变得昏暗,他满身尘土归来,疲惫不堪。
我的一生缺少封侯的骨气,即使砚台破旧书籍残缺,我也只是勤勉努力。
我与你立誓在佛像前发愿,放弃机巧之心,回归朴实。
内在反省中,我深入心灵深处,光明照亮了每一根毛发。
我用尽视力写下新的诗歌,即使千年岩电也无法掩盖它的光芒。

注释

潘侯:指潘姓官员。
光如月:形容头发洁白。
常拄笏:经常手持手板,古代官员的标志。
菽水:比喻简朴生活。
干谒:求见权贵以谋取职位。
较艺:较量技艺。
肆猖獗:放纵不羁,行为嚣张。
岩电:比喻久远的时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备战科举考试的艰辛生活和内心世界。"潘侯两鬓光如月,尽日看山常拄笏"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埋头书卷,两鬓斑白如同明月,手中总是拿着读书用的笏板。"经营菽水才有馀,赴调无心况干谒"写出了诗人生活的清贫,以及对即将到来的考试缺乏信心。

"少年习气秋来发,较艺文场肆猖獗"反映了诗人在年轻时就开始学习文学,并在秋天这一季节里展现自己的才华,但是在竞争激烈的文坛中感到困顿。"扬沙风起昼昏冥,点漆归来似泥淈"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外界的混沌。

"我生正欠封侯骨,砚破编残徒矻矻"透露出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渴望,以及书籍被磨损、笔墨用尽的窘况。"与君发愿绣佛前,绮语机心回朴讷"则是诗人表达了对朋友间共同修行、绣佛图像以求心灵平静的愿望。

"内观灵府穷丹阙,虚室生明照毛发"描写了诗人通过内在修养探索心灵深处的奥秘,以及在空旷的书房中寻得片刻宁静。最后一句"却将目力写新诗,岩电千年不埋没"则是诗人决心以坚定的意志和笔力,创作出流传千古的诗篇,不让自己的才华被时间湮灭。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内心感受和文学追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科举士子在面对考试压力时的挣扎与坚持,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虎斑猫

百丈慵参老野狐,一双俄得小于菟。

眈眈肯听豺声怯,索索当令鼠辈无。

既与道人常并坐,何妨童子戏编须。

硬黄新染香如蜡,从此书堂不闭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觅放翁剑南诗集

见说诗并赋,严陵已尽刊。

未能亲去觅,犹喜借来看。

纸上春云涌,灯前夜雨阑。

莫先朝路送,政好遗閒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诚斋三用韵因更和呈以坚顾临之约

不比先贤傲竹林,鸣驺许过径蓬深。

瑰词走送惊联璧,钝思追酬漫注金。

岩底幽人矜社瓮,闺中幼妇感秋砧。

何如醉袖淋漓墨,一笑人间百虑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钓台

绛衣骑日扶桑上,三精九县开灵贶。

赵梁雍代迹俱空,冯吴寇邓勋相望。

客星何处潜光芒,双台叠巘摩穹苍。

钓丝千丈捲烟雨,谁瞰一碧玻璃江。

羊裘坐稳无心动,蒲轮纁币知何用。

故人聊为小周旋,君房谬欲相推送。

寥寥岁月今几秋,山寒松吹多飕飗。

春来日暖花气发,极浦浪转鱼龙游。

先生有台人共高,虚庭忍见生蓬蒿。

断碑败壁蠹荒藓,灌木野鸟捐枯巢。

一朝钟梵交云际,檐楹改观辉杉桂。

非关好事取时名,此中耻但称能吏。

却经祠下罗清樽,试歌此诗当招魂。

先生出兮佩兰荪,明玑耀旂驾瑶璠,黄麟道前翠虬奔。

先生去兮山云屯,玉妃金童从缤纷。

吹箫鼓瑟声冥冥,目断暮霭栖遥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