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其一)鹧鸪词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

日斜斑竹阴。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沈。

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湘江边的秋景。"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通过对湘江水面深邃和沙岸与枫林相隔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此情此境,或许让人不禁联想到了古代文人常用以表达内心感慨的意象。

"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这两句则转向对鹧鸪鸟的追问,结合日光斜照在竹林中的柔和投影,再次强化了秋天的宁静与淡远之感。鹧鸪的飞翔成为诗中唯一的动态元素,其不见踪迹的神秘性,更添几分寂寞。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沈。" 这里的“二女”和“三闾”,出自古代传说,是指湘江边的美女与渔夫相恋而终成水鬼的故事。在这里,诗人通过对这个故事的提及,进一步深化了景物所蕴含的情感,使得自然景观与历史传说交织在一起,共同构建了一幅充满哀愁和悲剧色彩的画面。

"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直接表达了个人情感。鹧鸪鸟的孤单,以及它那似乎能理解旅途中人的寂寞之情,这些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在这片广阔而又宁静的湘江景色面前,行客的心灵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共鸣和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传说故事的巧妙融入,以淡远的情怀和深沉的情感,勾勒出了一幅古典意境画卷。

收录诗词(125)

李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自号清溪子。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诗》一卷。存词六首

  • 字:不详
  • 籍贯:洛(今河南洛阳)
  • 生卒年:约806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其二)鹧鸪词

越冈连越井,越鸟更南飞。

何处鹧鸪啼,夕烟东岭归。

岭头行人少,天涯北客稀。

鹧鸪啼别处,相对泪沾衣。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微]韵

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

去年腊月来夏口,黑风白浪打头吼。

橹声轧轧摇不前,看他撩乱张帆走。

逾月始到鹦鹉洲,呜呜暮角喧城头。

逡巡未得见官长,梦寝但觉生愁忧。

军中贤倅李监察,人马晓来兼手札。

教令参谒礼数全,头头要处相称掣。

唐氏一门今五龙,声华殷殷皆如钟。

就中十一最年少,别有俊气横心胸。

巧缀五言才刮骨,却怕柱天身硉矹。

后辈无劳续出头,坳塘不合窥溟渤。

君家三兄旧山侣,方寸久来常许与。

不觉淹留两月馀,风光漫烂生洲渚。

宇文文学儒家子,竹绕书斋花映水。

醉舞狂歌此地多,有时酩酊扶还起。

猥蒙方伯怜饥贫,假名许得陪诸宾。

酒家债负有填日,恣意颇敢排青缗。

余瞿二家同爱客,园蔬任遣奴人摘。

野狐泉头银叶方,一别十年今再觌。

更有风流歙奴子,能将盘帕来欺尔。

白马青袍豁眼明,许他真是查郎髓。

良会芳时难再来,隙光电影长相催。

扁舟惆怅人南去,目断江天凡几回。

形式: 古风

怀古

尼父未适鲁,屡屡倦迷津。

徒怀教化心,纡郁不能伸。

一遇知己言,万方始喧喧。

至今百王则,孰不挹其源。

形式: 古风

李独携酒见访

晓斋独坐霜景寒,草堂逸士来相干。

风神左峭心意阔。

自言山中新酝熟,手挈一壶兼一轴。

果然文字称仪容,已觉建安风彩俗。

嗟予潦倒身无成,偶因章句生浮名。

就中怜爱李景俭,酒狂大语欺奴兵。

老夫昔逐巴江岸,唱得《竹枝》肠欲断。

为君试发一声看,九派烟霞愁漫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