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堂次韵

幽人谁与娱,作堂面溪湾。

堂中有山色,朝暮来云间。

正作杜老狂,颇异韩子奸。

超然物外景,便觉非人寰。

登临得遐瞩,似破天壤悭。

诗成隐几笑,溪山亦开颜。

缭绕明镜中,参差峨髻鬟。

苦无俗客语,但闻鸟间关。

出门曳藜杖,赖有此往还。

虚名两蜗角,自斗触与蛮。

时平众贤聚,君胡得长閒。

会从车骑出,勒石燕然山。

正恐万里涂,高辕不容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孤独的人与谁共乐,就在溪湾边建起了一座堂。
堂内有山色,早晚云雾缭绕,仿佛在朝暮间穿梭。
我像杜甫般放纵,与韩愈的狡黠不同,超脱尘世。
置身这超然景象,顿感已不在人间。
登高远望,视野开阔,仿佛打破了天地间的界限。
诗兴大发,倚着几案而笑,溪山也似乎展露欢颜。
溪水如明镜,山峦倒映其中,如同发髻般错落有致。
遗憾的是没有俗人的交谈,只有鸟儿的鸣叫作伴。
出门散步,手握藜杖,幸好还有这样的往返之地。
虚名犹如蜗牛角上的争斗,自我陶醉于胜负之中。
如今时局太平,贤才聚集,你怎么能一直闲居呢?
将来定会随众人出行,刻石燕然山以记功勋。
只是担心万里行程艰难,高大的车辕难以攀登。

注释

幽人:隐士。
娱:娱乐, 快乐。
溪湾:溪流弯曲的地方。
杜老:杜甫。
韩子:韩愈。
物外:超脱世俗。
遐瞩:远望。
藜杖:藜竹制成的手杖。
蜗角:比喻极小的事物。
车骑:乘车马的人群。
勒石:刻碑立石。
燕然山:古代战场,此处指功业之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元吉的《溪山堂次韵》,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溪湾边的溪山堂中享受宁静与自然之美的情景。诗人自称"幽人",无人相伴,却在堂中欣赏到山色和云雾的变化,仿佛与世隔绝,超脱尘俗。他以杜甫的豪放和韩愈的特立独行自比,表达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登高远望,诗人感到视野开阔,仿佛打破了天地间的界限。创作诗歌时,他悠然自得,连溪山也似乎为之欢颜。周围的景色在水中倒映,如同峨眉般的峰峦在明镜中错落有致。诗人享受着远离尘嚣的乐趣,只有鸟儿的鸣叫声陪伴左右。

诗人感叹,虽然自己隐居于此,但世俗名利如同蜗角之争,虚妄不实。他期望能有朝一日随同贤者一同建功立业,而非长久闲居。他想象着未来的壮举,可能会在燕然山刻石记功,但又担心长途跋涉的艰辛。

整首诗通过描绘溪山堂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展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686)

韩元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字:无咎
  • 号:南涧
  • 籍贯: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1118~1187

相关古诗词

僧仲俨芥室

设席才方丈,谁将芥子看。

须弥藏自稳,琥珀拾应难。

脚底芒鞋破,颅边衲被寒。

遥知八万座,一笑且团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熊子复惠十诗作长句谢之

白首相期翰墨中,衰龄况是甲庚同。

久怀妙论传犀麈,尚喜清诗附驿筒。

柳长五株知讼少,麦呈两穗报年丰。

去天一握归来近,密令畴庸可拜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苍筤亭

手种苍筤数百竿,筑亭相与枕书看。

故知落落非春事,直有青青共岁寒。

一壑自欣幽意足,三年独得此君欢。

萧然风露千寻影,搔首哦诗独凭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题陈季陵家巫山图一首

蓬莱水弱波连天,五城十二楼空传。

行人欲至风引船,不知路出巫山前。

巫山仙子世莫识,十二高峰作颜色。

暮去朝来雨复云,却将幽恨感行人。

江流东下几千里,日日饥鸦噪船尾。

灵帐风生酹酒浆,古庙烟青客遥指。

崧高漫说甫与申,道旁况有昭君村。

蛾眉妙手不能画,枉学瑶姬梦中嫁。

黄牛白马江声寒,昭君传入琵琶弹。

汉庭无人楚宫远,阳台寂寞空云间。

君家此画来何许,照水烟鬟欲相语。

要须媠服令侍旁,不用作赋回枯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