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苍筤亭

手种苍筤数百竿,筑亭相与枕书看。

故知落落非春事,直有青青共岁寒。

一壑自欣幽意足,三年独得此君欢。

萧然风露千寻影,搔首哦诗独凭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亲手种植了数百棵翠竹,建起亭子相伴读书赏景。
深知竹子高洁不只在春天,它四季常青与严冬共度。
我独自享受山谷间的清幽,这三年来只有竹子为伴使我快乐。
竹影摇曳在千尺高的风露中,我独自倚栏吟诗思索。

注释

手种:亲手种植。
苍筤:翠竹。
筑亭:建造亭子。
枕书:伴着书籍。
落落:高洁独立。
春事:春天的景色。
直有:只有。
岁寒:寒冬。
一壑:山谷。
幽意:清幽之意。
此君:对竹子的敬称。
萧然:清冷的样子。
哦诗:吟诗。
凭栏:倚靠栏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元吉的《题苍筤亭》,通过对亲手种植的苍筤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欣赏。首句“手种苍筤数百竿”表达了诗人亲自栽种竹子的辛勤与对竹子的喜爱,接着“筑亭相与枕书看”写出了诗人建亭读书,享受竹林相伴的雅趣。诗人认识到竹子的高洁品质,“落落非春事,直有青青共岁寒”,寓意其在秋冬季节依然翠绿常青,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

“一壑自欣幽意足”表达了诗人对竹林深处的幽静感到满足,而“三年独得此君欢”则流露出诗人与竹子相伴三年,情感深厚。最后两句“萧然风露千寻影,搔首哦诗独凭栏”描绘了竹影摇曳在清风露水中的景象,诗人独自倚栏吟诗,画面感十足,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苍筤亭和竹子,传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知识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686)

韩元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字:无咎
  • 号:南涧
  • 籍贯: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1118~1187

相关古诗词

题陈季陵家巫山图一首

蓬莱水弱波连天,五城十二楼空传。

行人欲至风引船,不知路出巫山前。

巫山仙子世莫识,十二高峰作颜色。

暮去朝来雨复云,却将幽恨感行人。

江流东下几千里,日日饥鸦噪船尾。

灵帐风生酹酒浆,古庙烟青客遥指。

崧高漫说甫与申,道旁况有昭君村。

蛾眉妙手不能画,枉学瑶姬梦中嫁。

黄牛白马江声寒,昭君传入琵琶弹。

汉庭无人楚宫远,阳台寂寞空云间。

君家此画来何许,照水烟鬟欲相语。

要须媠服令侍旁,不用作赋回枯肠。

形式: 古风

题画卷

少年喜登临,两脚不惮软。

支筇上云山,得酒辄三返。

一从老将至,所向意先懒。

岂惟心事乖,要自脚力短。

不如空斋坐,此画一舒卷。

超然函丈间,意作千里远。

渔舟已逍遥,茅屋更萧散。

江干所游历,物色犹在眼。

浮生固幻景,况乃幻中幻。

低头顾吾庐,何如住山涧。

形式: 古风

题郑舜举蔗庵

吾州富佳山,脩竹连峻岭。

居然缚尘埃,一见辄心醒。

岂知刺史宅,跬步閟清景。

古木盘城隅,石径幽且迥。

当年徐常侍,坐爱云水冷。

溪南群峰秀,矗矗锥出颖。

郑公闭阁暇,独步毗庐顶。

曰此气象殊,逍遥步方永。

唤客倒清樽,燃薰煮奇茗。

庭空无一事,宾吏绝干请。

佳处由渐入,斯语烦记省。

渊明尝有语,结庐向人境。

恍如白莲社,挥麈对宗炳。

谁云忙里閒,要识动中静。

我来款妙论,散策步林影。

心田豁丛茅,气马罢征骋。

他时记棠阴,老意亦深肯。

形式: 古风

题金元鼎至乐堂

百岁休论七十稀,羡君林壤得熙怡。

赋归已久同元亮,至乐真能慕启期。

一壑过人聊自足,万钟于我亦何思。

故应不羡纡朱贵,带索行歌世未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