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垂虹临绝景,仙隐寄人间。
远水吞平野,归云补断山。
空明宽眼界,秀迥破天悭。
深羡鸱夷子,扁舟竟不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垂虹临绝景,仙隐寄人间”一句,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垂虹”指的是彩虹下悬,如桥般连接天地,这里象征着通往仙界的桥梁。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这个地方虽然与世隔绝,但依旧保持着与尘世的联系,故有“寄人间”。
接下来,“远水吞平野,归云补断山”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远水”指的是绵长而开阔的水面,它仿佛能够吞没广袤的平原,而“归云”则是那些回到山间的云朵。这里的“补断山”形象生动,似乎这些云朵在努力修复着被风霜侵蚀的大地。
“空明宽眼界,秀迥破天悭”一句中,“空明”指的是清澈透明的空间,而“宽眼界”则让人感觉视野开阔无限。“秀迥破天悭”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赞叹,这里所说的“天悭”可能是形容山峦之间被云雾遮挡而显得狭窄的地方,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地方,也能见到突破限制、展现自然之美的一刻。
最后,“深羡鸱夷子,扁舟竟不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的羡慕。“鸱夷子”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仙鸟,而“扁舟”则是一种简易的小船。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遨游自然的向往之情。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观,更映射出了他对于自由和纯粹生活状态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景色描写、深邃的意境营造以及对生命自由状态的向往,展现了一位宋代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与精神超越的深刻感悟。
不详
尖头奴有五兄弟,十八公生四客卿。
过我书斋无一事,似应终日待陶泓。
冷冷疏疏雪里春,不轻吹笛付伶伦。
出墙幽独窥邻女,临水横斜览镜人。
渡桥已看银河冻,上马争如玉凤飞。
莫说兔园延赋客,不须鹤氅作仙衣。
清议岂徒光四户,直声应已到三韩。
黄门有手能批敕,太学无人为举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