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丁丑春题王叔明湖山清晓图

青山屏列水涯畔,白云缭绕山腰半。

分明晓色澄素秋,颠倒湖光接银汉。

江霞灭尽海暾生,巴雪消多沔冰泮。

岌嶪巅崖高莫梯,回合源泉净堪盥。

天远匡庐秋杳冥,雨足沅湘春瀚漫。

浓于蓝汁可染衣,赭若童颠未加冠。

盘谷缭通百折深,缑岭危撑半空断。

涧桥荫合踏新凉,渚阁香凝坐平旦。

短屐扶藜野兴浓,轻舠聚网波纹散。

南湾农邻犹闭关,西崦人家未炊爨。

僧寺楼台松满林,渔屋轩窗柳遮岸。

陶令秫田谁为耕,邵侯瓜地亲将灌。

种桃莫问武陵津,采芝偶得商山伴。

书封雁帛感苏卿,鲙斫鲈丝羡张翰。

濯缨欲待沧浪清,挽衣空歌白石烂。

树树岩花岚雾重,叶叶汀蒲水风乱。

蛱蝶暖依芳草飞,鹧鸪晴入丛篁唤。

荇藻翻容避钓鱼,杉楠不借寻巢鹳。

壁帙芸枯粉蠹生,岫幌藤穿苍鼠窜。

翠随梧桐借剪圭,羃结丝芦爱垂幔。

米家尚存书画船,吴绫不减锦绣段。

人来西北淹壮游,地拥东南隔奇观。

标灵显秀环故居,汎影浮晖在吟案。

谁能高深故不竞,我为登临每无惮。

当时对景直彷佛,绕次围阑旧凝玩。

丹青物色眼停瞬,铁石心肠颜为汗。

踪迹顿忘今昔非,记忆方惊岁年换。

半生自笑不归去,两足其如有羁绊。

泉石膏肓百虑增,尘土心胸一朝浣。

湖山如此慰相思,天地茫然寄长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山之美的各个侧面。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界的景色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意境。

诗中首先描绘了青山与白云交织的景象,“青山屏列水涯畔,白云缭绕山腰半”,展现出山川的雄伟与云雾的飘渺。接着,“分明晓色澄素秋,颠倒湖光接银汉”两句,将清晨的湖面比作银河,形象地表现了湖光的清澈与广阔。

“江霞灭尽海暾生,巴雪消多沔冰泮”则进一步展示了季节的变化与自然的生机。“岌嶪巅崖高莫梯,回合源泉净堪盥”描绘了山峰的险峻与水源的纯净,体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天远匡庐秋杳冥,雨足沅湘春瀚漫”通过对比不同季节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变化。接下来的几句,如“浓于蓝汁可染衣,赭若童颠未加冠”等,运用色彩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山林间的色彩斑斓。

“盘谷缭通百折深,缑岭危撑半空断”则以曲折的山谷和高耸的山岭,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复杂与壮观。随后的几句,如“涧桥荫合踏新凉,渚阁香凝坐平旦”等,描绘了山间小径、桥梁和阁楼的宁静与芳香,以及清晨的凉爽与静谧。

“短屐扶藜野兴浓,轻舠聚网波纹散”则通过行人的活动,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气息。最后,诗人以“南湾农邻犹闭关,西崦人家未炊爨”等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丰富,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活哲理的感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哲理意味的艺术世界。

收录诗词(3)

莫士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何子方还吴巾兼简一二同志

城头乌啼朝日黄,城门送客归故乡。

边风吹沙道路长,南登雁门踰太行。

顾我垂老不得将,萧䬃短发垂秋霜。

为君此别泪沾裳,归心远逐浮云翔。

吴山峥嵘牛斗旁,五湖浩荡烟波苍。

故园桑梓连崇冈,万里愁思何茫茫。

君家田园亦不荒,归来此乐殊末央。

儿女欢笑罗酒浆,远行辛苦忧俱忘。

故人若逢滕与梁,为言思君愁断肠。

劝君莫辞酒满觞,来宵见月遥相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有怀义兴崔同仁

日袅袅兮凉风,山中人兮何所。

萝轩兮夜月,薜墙兮秋雨。

丹桂发兮岩阿,荷花落兮江渚。

我思君兮不来,望南山兮延伫。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题钟馗图

湖风吹沙目欲眯,官柳摇金梅绽蕊。

终南进士倔然起,带束蓝袍靴露趾。

手掣硬黄书一纸,若曰上帝锡尔祉。

猬磔于思含老齿,颐指守门荼与垒。

肯放妖狐摇九尾,一声爆竹人尽靡,明日春光万馀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匡庐精舍图

巍哉江上之庐峰,东南诸山无与同。

丹梯石磴杳难度,层峦叠嶂相争雄。

凉飙翻空吼霹雳,岚光射日开芙蓉。

香炉沉沉紫烟里,瀑布上与银河通。

九江秀色在指掌,五老云气长鸿濛。

我昔壮游事历览,秋涛满耳来松风。

星子湾头荡轻楫,石头渡口聆晨钟。

今日披图倍悽怆,信知此乐难再逢。

贤哉公孙慕高隐,结庐正在山之中。

诗书满架恣探讨,云林对户蟠心胸。

幽禽引雏白日静,老鹤叫月秋林空。

只今公已向时用,故山可望不可从。

绘为丹青揭坐侧,传示艺苑无终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