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杜仲高的深深哀悼以及对其兄长伯高和辛待制的怀念。诗中提到的"康庐之麓蠡之皋"描绘了环境的优美,可能是他们共度时光之地,而"太息书来杜仲高"则传达出收到书信时的沉重心情。
"待制功名千古杰,贤良文字万夫豪"高度赞扬了杜仲高的才华与功绩,称其在文学上有着非凡的成就,赢得了众人的敬仰。"泪痕频向西风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泪水在秋风中不断滑落,显示出他对亡者的深切哀思。
"场屋新随举子曹"暗指科举考试,暗示杜仲高可能刚刚参加过考试,而他的兄长未能等到这个结果就离世了。"且为门阑辟青紫"表达了诗人希望杜仲高能凭借自己的才学,为家族争得荣耀,以慰藉先人的期望。
最后两句"轲亲威父一生劳","轲亲"可能指的是伯高,"威父"是对父亲的尊称,诗人感慨伯高和父亲一生辛劳,他们的付出未能看到后代的显赫,流露出深深的惋惜和对家族未来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哀思和激励的挽诗,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情缅怀以及对后辈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