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胶柱鼓瑟"和"造车不合辙"为比喻,表达了对僵化守旧思想的批评。"胶柱难鼓瑟"意味着拘泥于固定规则而无法灵活应对,"甚者当解弦"则进一步强调需要改变陈规。"造车不合辙,出门行莫前"形象地描绘了因不合常规而难以行动的困境。
诗人指出,如果一味遵循古代的传统,如"弦更紊古调,车徒反旧辕",就可能导致与时代脱节,失去了进步的可能性。他借用历史人物"姚虞世"和"姬公"来象征古代的智慧,但感叹这些高明的准则在现代社会中已经难以传承,"雅奏不复宣",暗示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式微。
整体来看,刘仁本在这首诗中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变革与创新的呼唤,以及对传统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