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

百子池头一曲春,君恩和泪落埃尘。

当时应恨秦皇帝,不杀南山皓首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在百子池边奏起春天的乐章,泪水混合着君王的恩情洒落在尘土中。
那时他应该痛恨秦始皇,为何不杀掉隐居南山的老者。

注释

百子池:古代皇家园林中的池塘,可能因周围有许多子嗣而得名。
君恩:指帝王的恩宠或恩惠。
埃尘:尘土,比喻微不足道或被忽视的事物。
秦皇帝:指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开创者。
南山皓首人:南山:泛指南方或远处的山;皓首:白头,形容年老。此处指隐居在南山的老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戚夫人》,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描绘春天景色之际,不禁思索起古往今来的恩怨情仇。

“百子池头一曲春”这一句,通过对百子池春日美好的描述,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发的氛围。然而,这份和谐很快被打破,“君恩和泪落埃尘”表明诗人在这个美好场景中感受到了悲哀,可能是因为对过往帝王宽待而不杀害忠良之人的怜悯,同时也包含了对昔日英杰未获善终的惋惜。

“当时应恨秦皇帝”这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心中的不满,那就是秦始皇的暴行,他统一六国后,对待异己和忠良之人的残酷手段令诗人感到愤慨。最后,“不杀南山皓首人”则是对历史的一种假设,诗人若有机会,可能会希望那些忠诚守节之士能够得到宽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和对古代帝王政策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奈。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梁帝

凝旒南面总虚名,庙祀何曾暂割牲。

但学禅心能忍辱,莫羞侯景陷台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雪中见梅花二首(其二)

数枝斜出短墙阴,密雪无端苦见侵。

天意似怜群木妒,尽教枯朽作瑶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雪中见梅花二首(其一)

品物由来貌取难,共言花卉易凋残。

宁知姑射冰肌侣,也学松筠耐岁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雪中赠柳枝

暖气来时柳眼新,一场冰雪更愁人。

要知真宰无诚信,取次东风未是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