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楚雨歇残阳。满庭新月潇湘。松花湿影坠山黄。
帝女花竿庙旁。瑶瑟洞箫来极浦,风吹桂酒椒浆。
夜半烟寒翠敛,几人能上高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江南景色。"楚雨歇残阳",形象地写出雨后夕阳余晖洒落的景象,透露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满庭新月潇湘",庭院中升起一轮新月,映照在湘水之上,营造出清冷而幽深的意境。
"松花湿影坠山黄",进一步描绘了松树在雨后的湿润状态,松花随风落下,染黄了山色,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帝女花竿庙旁",点明地点是供奉女神的庙宇附近,暗示着神秘和神话色彩。
接下来的"瑶瑟洞箫来极浦",通过音乐和远方的笛声,展现出一种空灵而梦幻的气息,仿佛仙子降临。"风吹桂酒椒浆",则描绘了祭祀仪式中的场景,香醇的酒和芳香的椒浆,烘托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最后两句"夜半烟寒翠敛,几人能上高唐",以深夜的薄雾和寂静,暗示着高唐神殿的神秘与难以企及,引发读者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人间繁华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河渎神(其一)》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清初文人墨客对于自然与神秘力量的独特感悟,以及对于超凡生活的想象和追求。
不详
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又字于一、齐于,又号初晴、晚晴等。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丹殿俯嵯峨。洞庭秋水湘娥。深房鬼火暗青萝。
呜咽神弦自歌。文木漆光丝缠腹,蕉花影里婆娑。
只为相思美子,灯前一敛双蛾。
枣屏深,桦烛冷。复壁照人双影。鱼坠管,兽衔环。
一床衾枕单。更漏咽。楼头月。偏射小窗明蛤。
红幕掩,鹊桥低。银河又向西。
小檀槽,新捍拨。弹就夜堂秋月。银箭断,玉钗凉。
烛槃红泪长。寒角动。霜风送。惊起金微残梦。
关戍柝,女郎砧。城南秋渐深。
幔钩绳,复斗穗。寒夜美人半睡。云掩絮,月胧明。
枕函亭钏声。蚕烛耀。飞蛾绕。门外乌啼难晓。
燔蕙烬,隐纱笼。罘罳划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