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妙参禅师

淡云纤月意茫茫,识得灵机机已忘。

父母未生前面目,石人解语费思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答妙参禅师》由清代诗人汪观定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禅宗思想。

首句“淡云纤月意茫茫”,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淡淡的云朵与纤细的月亮共同勾勒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意境,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深沉思考与探索。这里的“淡云”与“纤月”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象征着诗人对人生、宇宙的广阔思考,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接着,“识得灵机机已忘”,这句话揭示了诗人对“灵机”的独特理解。在经历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之后,诗人似乎达到了某种超越寻常认知的境界,心灵得以净化,忘却了世俗的纷扰与杂念,达到了一种超脱的状态。这里的“灵机”可以理解为直觉、灵感或内在智慧,是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瞬间洞察本质的能力。

“父母未生面前目”,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起源与存在的思考。它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探讨了生命的最初状态,即在尚未出生之时,生命就已经存在。这种观点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强调了生命的内在连结与永恒性,超越了个体生命的存在与消逝。

最后,“石人解语费思量”,通过将“石人”与“解语”相对比,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人类语言与沟通能力的反思。石人无法言语,象征着人类语言的局限性。然而,人类通过语言交流,却能表达复杂的情感与思想,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这句话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如何在有限的言语中传达无限真理的深思,以及对沟通与理解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与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超越表面现象、追求内在真理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2)

汪观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示外子

法法缘成法法空,个中消息有谁通。

寂光常照如如佛,唤作如如又一重。

形式: 七言绝句

江东门

屈指南朝几天子,建都立极如流水。

翻笑秦皇谋虑多,埋金凿门何尔尔。

空留花笑杜鹃啼,钟阜之东淮水西。

日听居民说故事,寻踪问迹想端倪。

内外都门记历历,江东锁钥名更的。

孙刘土宇仅三分,萧李江山只半壁。

明祖犹将遗址修,欲存六代旧风流。

沿习至今三百载,又成废堞与荒丘。

宁知此地是门户,敢易称戈招外侮。

可堪城下白头翁,每一经过增仰俯。

形式: 古风

鸡鸣寺

人家十万钟山西,楼阁排空云欲低。

醉梦酣情如雾雨,一声破晓闻天鸡。

自从宵旰无帝子,露白薨薨虫欲死。

星沉日落五十年,谁复平明整冠履。

前临禁苑后台城,近视远视无限情。

宫殿荒芜孤寺在,可堪漏尽与钟鸣。

门前细细寒流咽,似洗当年燕啄血。

不尽兴亡今古愁,应从此地观生灭。

形式: 古风

重过鹤来庄有感

繁华相继尽,每到只孤行。

亭畔空余竹,花间尚有莺。

废兴同世事,冷暖自人情。

往日开樽地,萧萧春草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