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四章

八月秋风,在河在嵩。我思之人,天中水中。

之人未从,我心忡忡。彼何人兮,秋其可同。

秋风既清,苇秀绩成。我思之人,如裳如缨。

缁衣未迎,授衣有惊。岂曰无衣,与女同籯。

秋风既肃,壶断枣剥。我思之人,如胸如腹。

之人未谷,逝敢谋独。岂曰无谋,惟心惟目。

秋风吹兮,秋日微兮。苍苍蒹葭,白露肥兮。

我心伤悲,旦夕飞兮。蒹葭在水,秋未违兮。

伊人在水,秋未归兮。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以八月秋风为引子,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在河在嵩”、“如裳如缨”、“如胸如腹”等,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首章“八月秋风,在河在嵩”,以自然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我思之人,天中水中”,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将思念的对象置于天与水之间,寓意深远,既有广阔无垠之意,也暗示了思念的深切与遥远。

第二章“之人未从,我心忡忡”,进一步深化了思念之情,诗人因对方未归而心生忧虑,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感同身受。接着,“彼何人兮,秋其可同”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对方身份的疑问,同时也流露出对共同度过秋日的渴望。

第三章通过“秋风既清,苇秀绩成”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好,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将思念之情寄托于自然之中,如“我思之人,如裳如缨”,将思念对象比作衣物,既体现了对方在自己心中的重要地位,也表达了对对方的深深眷恋。

第四章“秋风既肃,壶断枣剥”,继续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来反映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最后,“我心伤悲,旦夕飞兮”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产生的悲伤与焦虑。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对秋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庚子偕大岁和尚与傅司马等重登元魁塔文昌阁再赋十律(其七)

公车留滞已多年,卞璧逢时镜复圆。

雌守何妨居众后,功成毕竟伏天前。

丹头九转迎仙至,文笔七层得宝还。

寄语后来诸俊杰,河山共證莫言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庚子偕大岁和尚与傅司马等重登元魁塔文昌阁再赋十律(其八)

五龙间业未逢年,铁砚磨穿几缺圆。

诚意关头寻锁钥,鸡鸣气候著鞭前。

补天有志炼神石,造塔功完得大还。

自信寸心堪贯日,愚公言下看山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庚子偕大岁和尚与傅司马等重登元魁塔文昌阁再赋十律(其九)

子房辟谷志延年,我亦从游功未圆。

将入天台寻石路,先登峰顶望关前。

逢僧竹院谈空色,度曲宾筵听往还。

身寄烟霞星斗近,达人观化任推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鹿鸣三章

呦呦鹿鸣,天中有声。诸宾百执,以及群英。

君子之吉,其光孔明。人之好我,示我邦桢。

成人小子,誉髦斯平。邦桢既获,我将我迎。

载玄载黄,篚筐是盛。威仪百出,雅什三赓。

礼乐相食,诗章有名。伐鼓坎坎,酒满歌行。

鼓瑟吹笙,至于卒成。鹿鸣呦呦,天中有游。

芃芃棫朴,有乔有樛。未见君子,载沉载浮。

苍苍在水,及彼葭秋。凄凄露白,浥彼河洲。

刍荛遗之,君子求之。薄言伐之,薄言揫之。

渒彼方舟,洄之游之。载于王国,薪之槱之。

惟薪惟槱,君子之求。君子有酒,嘉宾是酬。

呦呦鸣鹿,天中有族。多士跄跄,诸宾穆穆。

凡我君子,并受王福。载命而来,求人以复。

厥初求人,时维造育。百年维树,三载维畜。

山川授灵,鬼神告牍。自外及中,罔不夜夙。

有德成人,匪余敢独。人之好我,旨酒甘蓄。

多士诸宾,暨其有禄。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