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俞经宪惠民考绩入京

我昔官居白玉堂,五更振佩朝明光。

君之先人司喉舌,献纳从容在帝旁。

每见殿东供奉退,凤仪秀拔重班行。

自我不见今十载,伤心耆旧半存亡。

君才不忝名家胄,法冠豸服何辉煌。

弭节留都刚会面,又闻奏最上江艎。

闪闪旌旂辉白日,明明画戟飞秋霜。

行处想应无豺虎,山妖水怪尽逃藏。

比闻处处鬻男女,江南江北多旱蝗。

官府诛求何日已,闾阎百孔兼千疮。

我曹肉食惭无补,言之感激热中肠。

君侯忠孝夙自许,触目民隐心悲伤。

此去应前宣室席,愿无缄默负吾皇。

临分不尽叮咛语,意逐东流江水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文俊所作的《送俞经宪惠民考绩入京》。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俞经宪即将赴京述职的深情祝福与勉励。

首句“我昔官居白玉堂”,诗人回忆自己昔日的官场生涯,以“白玉堂”象征高官显贵的职位,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接着,“五更振佩朝明光”描绘了早朝时分,官员们佩戴官饰,步入朝廷的情景,体现了官场的庄严肃穆。

“君之先人司喉舌,献纳从容在帝旁”赞美友人的家族背景和才华,暗示其先辈曾为朝廷献策进言,地位显赫。接下来,“每见殿东供奉退,凤仪秀拔重班行”描述友人在朝中的表现,以其出众的风采和能力赢得了皇帝的青睐。

“自我不见今十载,伤心耆旧半存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老友的思念之情。随后,“君才不忝名家胄,法冠豸服何辉煌”再次赞美友人的才华与成就,以其官服的华美彰显其身份的尊贵。

“弭节留都刚会面,又闻奏最上江艎”写诗人与友人在留都(南京)重逢,并得知友人因政绩优异而被派往京城的消息。接下来,“闪闪旌旂辉白日,明明画戟飞秋霜”描绘了友人出征时的壮观场面,以“旌旗”、“画戟”等意象展现了友人的威武形象。

“行处想应无豺虎,山妖水怪尽逃藏”表达了对友人能力的信任,相信他能保护百姓免受邪恶势力的侵害。之后,“比闻处处鬻男女,江南江北多旱蝗”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苦难,百姓生活困苦,自然灾害频发。

“官府诛求何日已,闾阎百孔兼千疮”表达了对官府苛捐杂税的不满,以及对百姓生活状况的深切同情。诗人在此表达了内心的激愤,同时也对友人提出了期望:“我曹肉食惭无补,言之感激热中肠”。

最后,“君侯忠孝夙自许,触目民隐心悲伤”赞扬友人自幼就立志忠孝,关心民生疾苦。诗人希望友人在新的岗位上能够继续为民谋福,不负国家的期望。“此去应前宣室席,愿无缄默负吾皇”表达了对友人赴任的期待,希望他能在朝堂上积极建言献策,为国效力。

“临分不尽叮咛语,意逐东流江水长”以江水比喻友情的绵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忧虑。

收录诗词(128)

林文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谥文修。有《方斋诗文集》

  • 字:汝英
  • 号:方斋
  • 籍贯:明福建莆田
  • 生卒年:1487—1536

相关古诗词

送丁西丘

丁君自是东吴英,读书多似郑康成。

夜光暗掷无人识,西丘结屋学逃名。

虽曾荐起至王国,鲈鱼味好薄侯鲭。

伊昔汉五侯,气势何翕烈。

子云之笔札,君卿之唇舌,出入门下附炎热。

当时裘马虽轻肥,惜哉白圭已玷缺。

岂若西丘短褐骑羸马,来往江湖自潇洒。

短刺不投公府中,长裾耻曳侯门下。

今年金陵初识面,爱子风情何邈缅。

玉麈高谈坐为倾,彩毫题句人皆羡。

凤凰台,白鹭洲,南朝古寺都游遍。

一朝兴尽忽辞归,向我索诗入行卷。

君行君行慎勉旃,他日试看高士传。

形式: 古风

兴田再逢卓进士起嵓

芉原分手太匆匆,却喜今朝语笑同。

尽日舟行山色里,几家人住水声中。

江湖自笑长为客,齿发那能久不翁。

明日停桡武夷下,细将真诀问崆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陈县丞崧回建阳任

几回来往建州道,下马逢人说好官。

一见又为天外别,相逢真似梦中看。

雷霆入地惊湍吼,虎豹蹲林乱石攒。

我昔仗君曾脱险,追思珠泪不胜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从孙鸣盛

我因作宦多江海,汝亦离乡几岁华。

细检来书同会面,暂随归梦一还家。

莲开驿舍清风远,柳发河桥别思赊。

早晚剑津系舟楫,可能相候夕阳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