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五岁逐队嬉》是清代诗人李锴所作,通过儿童时期的生活片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中以孩童的视角描绘了从五岁到八岁成长过程中的欢笑与游戏,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开始。"五岁逐队嬉,六岁踵相逐,七岁八岁时揽腕出就塾",生动展现了孩童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活动与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开始步入学堂,接触知识,这一过程被诗人以“揽腕出就塾”形象地描述出来。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深刻反思。“故物宿昔逢神解一何速”,意味着过去的事物和经历仿佛瞬间就已远去,时间的流转之快令人感叹。接着,“镆铘愧丝整豫章超朴樕谷风陨秋霜”几句,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起伏和岁月的无情,如宝剑(镆铘)因岁月而失去光泽,树木(豫章、朴樕)随季节更迭而凋零,谷风(山谷的风)也终将吹落秋霜,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不可逆转。
最后,“寿命何局趣血涕塞我吭吞声不成哭”表达了对生命有限、时间紧迫的深切忧虑和无奈,似乎在说,生命的旅程充满了泪水和痛苦,却无法诉诸言语,只能默默承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孩童的成长经历,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时间、命运的深刻思考,既展现了生活的乐趣,又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