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邻几八月十五日夜对月

外事已波涛,回首已陈迹。

独有云间月,相见不改色。

慰我平生怀,故在中秋夕。

我发见二毛,羁旅多所历。

每逢桂花秋,兴发劝更剧。

江湖与山林,所至得真适。

今年都城游,日与贱事逼。

得閒辄昏醉,向晦专寝默。

觉醒忽天明,不见千里白。

谁令心赏违,坐使岁华隔。

徘徊不自惬,怅望空叹息。

见君新诗章,暂若对寒魄。

清光动人目,讽咏当自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中秋之夜明月时的感慨与思绪。开篇“外事已波涛,回首已陈迹”,以波涛汹涌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世事变迁的无常,而“独有云间月,相见不改色”则突出了月亮恒久不变的特质,形成鲜明对比,引出诗人对永恒与短暂、变化与不变的思考。

“慰我平生怀,故在中秋夕”,诗人借中秋佳节之月,寄托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怀念。接下来,“我发见二毛,羁旅多所历”两句,通过描述自己头发斑白,反映了岁月的流逝和旅途的辛劳,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每逢桂花秋,兴发劝更剧”则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欢愉场景,桂花的香气与中秋的月色相映成趣,增添了节日的气氛。然而,好景不长,“江湖与山林,所至得真适”之后,“今年都城游,日与贱事逼”,诗人的生活被俗务所累,不得闲暇,只能“得閒辄昏醉,向晦专寝默”。

“觉醒忽天明,不见千里白”写出了诗人从醉梦中醒来,发现世界已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谁令心赏违,坐使岁华隔”则表达了诗人因忙碌而错失美好时光的遗憾。“徘徊不自惬,怅望空叹息”更是直接抒发了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最后,“见君新诗章,暂若对寒魄。清光动人目,讽咏当自释”则是诗人读到友人新作后的感受,仿佛与月光对话,得到了心灵的慰藉与解脱。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往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一丝期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脚冷

践霜脚如脱,知我血气衰。

况复齿牙落,鬓边亦有丝。

人生会当老,何计迟速为。

但愿多美酒,忧来忽如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江十饮范景仁家晚宿秘阁睹伯镇题壁记番直日月感之作五古

阮公有大度,于世无所营。

顾独好饮酒,而欣为步兵。

未尝语是非,举俗骇且惊。

夫岂知胸中,磥磈独不平。

西登广武原,咄嗟竖子明。

朅来蓬池上,咏怀激哀声。

此风久不闻,寥落成千龄。

邻几颇其流,贫贱能忘形。

校书天禄阁,不忍游公卿。

时从好事饮,傲兀人间情。

发白不自疑,归来卧前楹。

顾是壁上书,始知岁月倾。

喟然感旧交,因欲东南行。

黄鹄真去矣,白云远冥冥。

吾闻至人语,大块劳我生。

天地一毫间,出处何重轻。

但使樽有酒,长醉不用醒。

君当解此意,独往何必清。

形式: 古风

贺王介甫初就职秘阁

凤凰信高远,矰缴安得羁。

非君九韶奏,讵肯一来仪。

王子美无度,孤飞绝云霓。

常恐浊一世,斯人莫见之。

天子蹈轩虞,公卿聚皋夔。

孰言阿阁下,定有朝阳诗。

愿得调律吕,聆音辨雄雌。

毋空著图象,但取夸童儿。

形式: 古风

修府学后同官僚见诸生

用儒沐休运,抚俗奉明诏。

虽愧文翁治,犹非武城笑。

兹堂丞相规,颇尽泮宫妙。

高阁横青冥,长廊骛䆗窱。

春秋大复古,修旧非所诮。

庭坛一已新,丹垩欻相照。

迂疏赖众才,简默希坐啸。

况多都邑贤,历讲道术要。

藩篱可目涉,弦诵或耳剽。

泛乡亦何人,千载名独劭。

形式: 古风 押[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