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岩主定光生辰五首(其二)

赠以之中击电机,不令点画入思惟。

嘶风木马空成梦,喘月泥牛醉未知。

五蕴完全真死日,百骸消散是生时。

云门函盖乾坤句,语默何人遘得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以奇特的比喻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以及存在本质的深刻思考。首先,“赠以之中击电机”一句,以“电机”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动力,暗示生命如同机器般运转不息,而“赠以之”则可能暗指生命的赋予或命运的安排。接下来,“不令点画入思惟”,则表达了生命中不可预知的偶然性和复杂性,即生命的轨迹并非完全由个人意志所决定。

“嘶风木马空成梦,喘月泥牛醉未知”两句,通过“木马”和“泥牛”的形象,描绘了生命中的虚幻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木马在风中嘶鸣,却只能成为梦境的一部分;泥牛喘息于月光之下,却似乎处于一种混沌不清的状态,暗示着生命中的追求与现实的局限。

“五蕴完全真死日,百骸消散是生时”揭示了佛教中关于生命与存在的理解,五蕴(色、受、想、行、识)被认为是构成个体存在的基本元素,当这五个方面完全消失时,即为生命的终结。然而,这种理解也暗示了生命与死亡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生命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云门函盖乾坤句,语默何人遘得伊”最后两句,引用了云门宗的禅语,表达了对宇宙真理的追求与理解。云门宗强调的是直觉与体验,而非语言所能完全表达的。这里的“语默”可能指的是言语与沉默,暗示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言语有时难以传达深层的体验与理解,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生命、死亡、存在与真理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宇宙真理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南安岩主定光生辰五首(其三)

南安岩本在长汀,岩主年年此日生。

笑里一毛无閒断,毫端十字露纵横。

未离唇吻成窠臼,才落思惟堕堑坑。

自是定光那惜借,可怜驰逐并头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南安岩主定光生辰五首(其四)

体妙常明目神解,不关托境仗缘生。

从来懒欲当头道,恐后空存染污名。

苦口伤慈成漏泄,死时生日太分明。

堂堂试展岩中像,稽首重瞻道骨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南安岩主定光生辰五首(其五)

不涉春缘正月六,衲僧拾得聚头看。

大家宜著音容想,一笑风吹牙齿寒。

欲问死生口门窄,更分僧俗眼皮宽。

湘山雪尽千岩晓,赠以之中墨未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老黄龙生辰三首(其一)

纲宗壁立大崔嵬,魔外闻风胆自摧。

万古知音今日是,三关锁钥一时开。

从教意气纵横去,终解形容寂寞回。

寄语儿孙著精彩,黄龙手段似南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